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协定关税 ④五口通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主要的依据是( )
A.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国的威严 B.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局面
C.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出现了民族危机 D.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标志(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陷落 D.天京事变
6.太平天国的结局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农民阶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农民阶级的力量是有限的
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且狡猾
7.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有( )
①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扩张政策
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③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④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马关条约》下列内容中,直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
A.割地 B.赔款 C.投资设厂 D.增开商埠
9.《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
①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
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
1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了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制内阁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改朝换代,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政权
C.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13.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
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15.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
④革命的性质的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6.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各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 )
A.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 B.1894创立兴中会时
C.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 D.1911年武昌起义时
17.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
A.蒋介石、陈独秀 B.汪精卫、陈独秀 C.蒋介石、汪精卫 D.蒋介石、董必武
18.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 )
A.北上抗日 B.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C.将革命推向全国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政府表示抗战 B.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
C.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矛盾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21. 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 )
①陕北解放区 ②山东解放区 ③中原解放区 ④东北解放区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2.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23.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日本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②都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发动的
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④都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人民解放军( )
A.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国民党政权
2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
26.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
(2)《天朝田亩制度》中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27.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3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个条约的签订分别是列强发动的什么侵华战争的结果?
(2)上述三个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3)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该权益对中国有何危害性?
(4)简言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A 7.D 8.C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D 16.A 17.C 18.B 19.A 20.C 21.C 22.D 23.A 24.D 25.D
二、材料解析题
26.(1)太平天国运动。(2)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不能实现。(3)洪仁?L氐悖褐泄???飞献钤缣岢龅拇?凶时局饕迳?实母母锓桨浮?
27.(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
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 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28.(1)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3)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并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4)如: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国际地位。(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