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下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下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17 06: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0000以内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二下“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认识”单元的起始课。本内容是整数认识教学的重要阶段,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数的表示、进位制、数位、位值、计数单位、数感的培养等。教材通过“数数”、“数的组成与读写”、“多角度认识1000 ”三个课时一一落实上述目标。这样的课时划分,虽说有序,但不利知识的整体建构、也不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如拐弯数、位值原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数感培养等知识内部本就存在多维联系,通过直观、齐性的学具、整体性任务布置等将知识目标的达成承载在某项活动中,并利用之间的联系有效突破难点。因此,建议在直观结构化的背景下,通过大任务布置,将知识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促进学生逐步掌握数的内部结构。
整合前(4课时) 整合后(2课时)
1.“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2.“数的组成、读数、写数”; 3.“多角度认识10000,培养数感”; 4. 练习跟进。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2. 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跟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逻辑起点看,学生已经进入整数认识的第三个阶段,前期经历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数数、数的组成等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为了解现实起点,本人作了前测:(1)从288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02;(2)在计数器上演示299+1的过程;(3)估测一堆小棒的根数(300根)。经梳理,主要呈现下列共性问题:拐弯数是数数的难点;位值、进率理解生硬,“满十进一”停留于口诀记忆层次;数感尚待培养,估测意识薄弱,方法欠妥。整体而言,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机械的、片面的,尚未体会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课设计应关注“千以内数”认识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体会知识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尝试整体性建构数概念。
三、教学目标定位
1.通过直观、齐性的学具,大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数数、读写数,理解“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值制,认识计数单位、数位,初步培养数感。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千以内数的内部结构。
环节目标与材料
环节与目标 学习材料
环节一:用数字卡片“0、2、6”摆三位数,教学读写;借助计数器教学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教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三张数字卡片 计数器
环节二:利用计数器图在137、403、959的基础上顺数或倒数,教学数数;运用小正方体认识计数单位“千”;呈现1000个彩点、1000张纸、1000粒黄豆,感知1000个物体。 设计意图:巩固读写组成,教学千以内的数数(利用计数器,重点解决拐弯数)、理解位值、认识计数单位千,建立1000的表象。 1000个彩点、1000张纸、1000粒黄豆。
环节三:巩固计数单位、位值。 1.利用数轴,找到相对应的数。 设计意图:巩固计数单位,培养数感。 2.“用5颗珠子,按要求摆数”。 设计意图:对比位值,渗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展开举例
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
【环节一】利用卡片摆三位数 落实数的读写、组成
1.用 三张数字卡片摆三位数。
2.交流摆法、读写法。
206:二百零六 620:六百二十
602:六百零二 260:二百六十
师生归纳读法: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读。着重强调“0”的占位作用与读法,中间的零要写也要读,末尾的零要写但不用读。
3.用计数器表示数,交流数的组成。
(1)拨一拨 说一说:在计数器上拨出206、620,说一说数的组成。
(2)画一画 写一写:在练习纸的计数器图上表示602、260,写一写数的组成。
【环节二】结合计数器数数 感受“十进制”、认识“千”
1.结合计数器巩固读数、数的组成。
2.结合计数器教学数数,突破数数难点。
拐弯顺数:从137开始:一个一个往后数5个。
(结合计数器,演示:139+1的过程,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将个位的10颗
珠子替换成十位的1颗,完成139—140的数数。)
(2)拐弯倒数:从403开始:一个一个往前数5个。
(结合计数器,演示:400—1的过程,向百位借1颗珠子,将百位的1颗珠
子替换成十位的10颗,再将十位的1颗替换成个位的10颗,进而明晰400—
399的拐弯倒数过程。)
感受连续满十进一:要求学生十个十个往后数4个,再往后数一个。
3.感受位值,认识计数单位。
(1)探讨:999是最大的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9,3个9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用喜欢的图表示3个9的意思,体会位值。
4.认识计数单位“千”。
(1)计数器上呈现1000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体会“十进制”。
结合计数器,体会“999+1=1000”的“满十进一”过程,体会进位制与计数单位。
10个一是一十,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10个十是一百,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10个百是一千,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
(2)感知一千的大小。
结合计数器,感知体会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及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梳理: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
利用小正方体数数。每次隐去100个或每次隐去10个、1个……说说剩余小正方体个数,强化计数单位的认识。
感知1000:呈现1000个彩点、1000张纸、1000粒黄豆,感知数量,建立1000
的表象经验。
【环节三】巩固计数单位、位值
1.在数轴上填数,巩固计数单位。
(1)出示数轴,填出200-1000,找一找150、360、640、990。
隐去数,只剩0、100、500。在数轴上找出56、200、800大概的位置。
(3)知道1100在哪里吗?(初步体会数轴无限延伸的思想。)
2.用5颗珠子摆数,体会位值。
(1)拨5颗珠子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拨数最小,是多少?怎
样拨数最大,是多少?
对比:5颗珠子在不同数位的位值大小。
(2)如果四个数位上都要拨珠子,怎样拨数最小,怎样拨数最大?
渗透:高位上的数字越大,所摆的数越大。
3.课外作业:寻找生活中的数。
在我们的身边,像这些大数有很多,回去我们可以搜集一下这些比1000小或比1000大的数。再去深入研究它们,每一个数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第2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跟进
1.结合计数器认识10000。
结合计数器数数,感悟10个1000是10000,认识计数单位“万”。
2.在计数器上表示下面的数。
3.写一写,读一读。
(1)看图读数、写数。
(2)在千位画珠子,再读一读、写一写。
4.找一找:560、2000、7500、9000
(1)出示数轴,填出2000-10000。
(2)隐去数,只剩0、1000、5000。在数轴上找出560、2000、7500、9000大概的位置。
(3)知道11000在哪里吗?(初步体会数轴无限延伸的思想。)
5.用5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一摆。
(1)摆一个最小的数
(2)摆一个最大的数
(3)5颗珠子都要用,每个数位上都要有珠子。这个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