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组织建立
2.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3.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于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B.都是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都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D.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B. 西欧严重削弱
C.苏联成为惟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
5.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关系的突出特征是( )
A.美苏抗衡并争夺世界霸权
B.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C.苏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势均力敌
D.美国居于霸主地位,但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之抗衡
6.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联合国的变化 D.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
7.1967年建立的欧共体属于( )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8.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权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经济的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美国经济滞胀
9.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0..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A.和平和发展 B.美国的霸权主义
C.冷战的威胁 D.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
11.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
A.单极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
C.一体化趋势 D.多极化格局
12.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说明不正确的是( )
A.是各部分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变化的多极化趋势
C.是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的结果 D.美国实现了独霸世界的企图
1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全面失败②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国际性组织的成立
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
15. 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步入发达国家( )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16、下列流行语中,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有( )
A.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O、翠花上酸菜、QQ、反恐、flash
B.下岗、抗洪、再就业、泰坦尼克、哇噻、帅呆了、美女作家、知本家、打假
C.下海、申奥、发、大哥大、第二职业、电脑、没商量、说法、发烧友
D.中国特色、倒爷、万元户、迪斯科、平反、顶职、一号文件
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18.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
A.维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D.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19、联合国秘书长科菲8226;安南在即将结束10年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而发表告别致辞中,敦促美国政府在反恐之时,不要放弃民主理念,暗示美国抛弃了这种理念。下列各项目中不符合题意的有( )
A.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袭击南斯拉夫 B.美英等盟军发动伊拉克战争
C.美国参与朝核六方会谈 D.企图在海外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20.在下列国家中属于曾因企图武力崛起而遭受挫折又再次在20世纪后半期崛起的为( )
A.德国、日本、俄罗斯 B.英国、法国、美国
C.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D.中国、印度、巴西
21、(2009高考广东单科)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22、(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23、(2009高考江苏单科)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24.(2009高考山东文综)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25.(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二、非选择题:
?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据此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
(2)两极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
(3)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原因有哪些?
?
(4)当前国际形势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7、材料一:“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 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
材料三:2005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原苏联境内的乌克兰等国发生”颜色革命”,而俄罗斯则对此大为不满,美俄仍在暗中较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在欧洲采取了哪一措施?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所导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请你试着结合材料,探究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与格局是如何变化的?(4分)
(4)新时期我国在外交领域作出了什么调整?请举两例说明。
28、
材料一:解除武装与废弃军备,乃军事占领之初步任务,应迅速而决然地予以完成,同时必须竭力设法使日本人民认清军阀及其合作者如何欺骗并诱使彼等误入征服世界歧途所演之惨剧。
------《远东委员会对投降后日本之基本政策的决议》
材料二:1950年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日本为亚洲的防共铁壁,必须在整个远东地区重新确立它的影响力量。”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据统计,1950—1953年日本依靠美国侵朝战争“特需”军事订货总额超过24.7亿美元,后因越南战争得到4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
-------《世界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提出当时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3)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使日本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因素。
29、结合史实分析二战后美国同日本、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30、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2)两极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3)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当前国际形势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B 2.C 3.B 4. D 5.D 6.B 7.B 8.B 9.C 10.A 11.B 12.D 13.C 14.C 15.B 16、D 17、B 18、D 19、C 20、A 21、C
22、D 23、C 24、B 25、C
二、非选择题:
26.【参考答案】⑴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消失;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均势;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尖锐对立。
⑵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美苏两大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和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
⑶欧共体、日本的崛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发展中国家的壮大等。
⑷动荡因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和平因素: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7.本题共19分(1)“冷战”或遏制政策;欧洲经济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2)苏联解体。根本原因:苏联自身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弊端没有得到克服,困难和矛盾积重难返。(3)变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全球;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多极力量崛起。 (4)以联合国为中心舞台开展多边外交,倡导举行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或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8、(1)严厉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2)由严厉打击转变为蓄意扶植日本的政策
(3) 社会改革;非军事化;美国的扶植;朝鲜战争的机遇;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的投资;重视教育;鼓励出口。
29、(1)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强行拆迁工业设备,赔偿给战胜国。②1948年后,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接受美国大量军火和给养,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磨擦。
(2)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②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加强对西欧的控制。③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与美国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尖锐。④欧共体成立和发展扩大,成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30、(1) 反法西斯联盟政治基础的消失;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美苏均势;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2)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美苏两个大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矛盾。
(3)欧共体与日本的崛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4)和平因素: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联合国作用的增强;世界经济政治联系日益密切。
动荡因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纠纷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