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案
目标 1.通过“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重点 通过“分一分”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重点 突破 组织学生通过“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等分一分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分法不同,但分得的数量是同样多的,体会这就是“平均分”。
难点 理解“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
难点 突破 让学生通过对同一物体“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但最后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从而认识到平均分的分法是多样的。
教法 通过故事情境;电脑辅助的方法教学本课内容。
学法 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桃子图片等。
学生 小圆片、小棒若干。
过程 引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大熊叔叔的生日,很多小动物都来大熊叔叔家做客,为大熊叔叔庆贺生日。大家请看一看,前面走来的是两只小猴,紧跟在小猴后面的是三只小白兔,最后面来的是三只小狗。大熊叔叔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给它庆贺生日,高兴极了。它非常热情地拿出了很多大家喜欢的食物来招待大家,数一数,食物可真不少,有4个桃子,12个萝卜,还有15根骨头。可是,你瞧瞧,大熊叔叔却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大熊叔叔正在为该怎么分这些食物而烦恼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大熊叔叔把食物分给大家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大熊叔叔分一分食物吧!(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食物该怎样分? 生:把桃子分给小猴,把萝卜分给小兔,把骨头分给小狗。 师:那么,小猴、小兔、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现在,我们再来帮帮它们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好奇、好新、好动,创设故事性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用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新 (一)活动一:分桃子。 1.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分桃子情境图。 有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你觉得可以怎样分?请大家分小组用老师发的桃子图片分一分(每小组发4张桃子图片)。 2.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桃子,并派代表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 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的分法如下: 这两种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合理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这种分法比较合理。因为这种分法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数是一样多的;而前面那种分法,一只猴子分到1个桃子,另一只猴子却分到3个桃子,这样分是不公平的。 说得真好,你看,每只猴子分到2个桃子后,它们多高兴呀! 小结: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它们分得的一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用图片分一分,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平时在家里分东西时,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进行人文教育。 (二)活动二:分萝卜。 1.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分萝卜情境图: 大熊叔叔准备了12个萝卜,分给3只小兔,要使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同样多,你觉得应该怎样分才好呢?请大家用小棒代替萝帮小兔分一分吧! 2.每个学生独立操作,用小棒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用符号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对分不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3.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分法。 4.汇报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分法。 生1:我是按顺序1根1根地分的。 生2:我是把萝卜2根2根地分给每只小兔。 生3:我感到萝卜太多了,所以我每次按4根分给它们,正好一次分完了。也就是说12根萝卜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4根。 大家分得真好,叙述得也很清楚,同学们 真棒。 小结:分物品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最后分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亲自动手分一分,在探究操作中感受到分法的多样性。这样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体验提升,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还懂得了分法的多样性。 (三)活动三:分骨头。 1.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分骨头的情境图。 大熊叔叔给3只狗准备了15根骨头,要使每只狗分得的骨头数同样多,每只狗应该分几根呢?请大家分一分,再把答案告诉老师。 2.学生按要求独立用小圆片代替骨头分一分,一边分一边做好记录。 分完后,小组内进行展示,把自己的分法和本组同学的分法进行对比,看看哪种分法好。 3.汇报交流:现在,把你们分好的答案告诉其他同学吧! 每只狗分到了5根骨头。 学生派代表回答: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我是按要求把15根骨头平均分的。因为题目要求把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那么就要使每只狗分得的骨头数同样多。 说得真好!每只狗分得的骨头数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平均分”。 同学们刚才分得很好,老师要求大家一边分,一边做好记录,请大家把自己的记录在小组里展示一下,把好的记录方法分享给大家。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互相评比,选出好的记录方法。教师巡视。 小结:记录“分一分”的方法很多,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线的方法······只要方法合理,得到平均分的效果即可。 【设计意图】结合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平均分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动手操作演示,强化“平均分”的含义,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巩固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1题。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花?平均分插在几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或圈一圈的方法来分。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反馈。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2题。 数一数,有多少支铅笔?有几个铅笔盒?平均每个铅笔盒放几支铅笔。铅笔放的比较乱,不好圈,所以本题最好用连线的方法来分。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用圈一圈的方法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3、4题。 4.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利用学具代替橘子分一分,让学生感受,同样多的物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每份分得的个数是不同的。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童话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课时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大熊叔叔过生日”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猴子、小兔、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 2.自主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意义的培养,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板书 分物游戏 分桃子 分萝卜 分的同样多或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分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