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22《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下22《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22 16: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
主备人:王宝勇 复备人:范连镇
【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沙漠中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探索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大部分同学对探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往往关注的是这一领域的神秘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忽视心理活动的体味与思想内涵的挖掘。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 “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话题,沙漠的有关知识
2.学生想知道的: 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3、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字词。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②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生描述)
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更有白居易所形容的“昼行夜伏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悬”的险恶。然而,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的飞行家圣埃克需佩里在飞往印度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他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会怎么样呢?
介绍作家作品,了解写作的背景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虽然那时航空领域还像是一片未开垦的蛮荒之地,但却给了他全新的生活体验,使他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二、整体感知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1、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2、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指导: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教师预设:
1.痛苦与煎熬:
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2.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 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 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 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 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 继续)所以朗读时我们要重重的读,来表达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大家试着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创新支点: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2、完成学习检测1—6题(5为选做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2、感悟体验
一、复习导入
检查字词的书写情况,回顾课文内容导入
二、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创新支点:品味语言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过渡:这不仅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而且语言也十分优美,富有表现力,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并思考:
1、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的句子是?
2、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3、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先找出,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教学预设:
1、心理描写成功的句子:
①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鹰爪……(被陷沙漠的痛苦,无奈与茫然)
②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极度寒冷与缺水中,我失望、痛苦)
③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感到痛苦。(濒临死亡的平静)
2、富有哲理
①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黎明相对于黑暗,比喻飞行中的发现,这与农民盼望春天来临一样,有春种才有秋收。飞行途中有“中途站”的补给,才能到达终点的希望,所以中途站对于飞行员来说是福地。)
②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海风了。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3、感触最深的句子:
①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还不是很不幸。(虽死面对死亡, 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②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重来。
(永不放弃,孜孜以求事业的精神)
③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的生活是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紧密相连的,而城市的人的生活是指庸碌了,没有追求了,没有追求的平常人生活。)
教师预备描写优美的句子并相应作赏析:
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如果将其改为:寒风吹得我团团转,难以躲避。你认为表达效果怎样?
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
(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缺心)
A、如果删去三个“干枯”可以吗?为什么?
B、如果改为: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你认为表达上有何不同?
(不行,不能构成反复,表现不出心灵干枯的程度,与我面临的绝境,不如原文那样强烈)
三、感悟体验
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哪些美好的品质,如果此时此刻圣埃克需佩里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创新支点:本文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 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并由此让读者体会到他的美好品质,此处,可进行创新训练:如果此时此刻圣埃克 絮佩里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1—5
B、练习册三(选做题)
【板书设计】
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 絮佩里
痛苦与煎熬 心情变化
干渴 痛苦
呼吸困难 绝望
幻觉 平静
寒风 乐观
为人类的责任、人类的命运
〖有关资料〗
圣埃克 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他还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二战时期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失踪,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他个人的经历。圣埃克 絮佩里主要是成人文学作家,但他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圣一埃克絮佩里开辟了许多新的富有诗意的主题,如:航空、沙漠、地球空间、星星、宇宙等,这是他的功绩。他创作的特点是,总是围绕着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
【教学反思】
(主备人:仲宫镇中心中学 王宝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