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藤野先生
学习要点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和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
3.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5.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课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剖( ) 订正( ) 畸形( ) 教诲( )
不逊( ) 绯红( ) 发髻( ) 匿名( )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的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是一篇_____________(文体)。
4.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5.本文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请你谈谈下面这句话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一句中“酒醉似的喝采”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一句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烂熳(màn ) 疲倦(juàn) 芋梗(gěnɡ)
B.驿站(yì) 挟持(jié) 宛如(wǎn)
C.扒手(pá) 差役(chāi) 顿挫(cuò)
D.诘责(jié) 瞥见(piē) 芦荟(lú)(hu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 ”
原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我不太清楚,只能说出个大概。
且美其名曰。
我感到莫名其妙。
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
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___________,给我____________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_____________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____________中国有新的医学。
A.鼓舞 感激 希望 教导 B.感激 鼓舞 教诲 期望
C.感谢 鼓励 教诲 希望 D.感激 鼓励 教诲 希望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B.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比拟、反语)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反语)
5.下列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6.下面是一段演讲词,说说邹韬奋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936年10月19日,邹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只发表了一句话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lO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7.概括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首段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这样”指代什么 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有时”去掉会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 ”“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对自己十分满意一一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⑨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着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⑩“他是谁 ”一个人问道。
⑩“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个人说。
⑩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选自《梦想的阳光早餐》)
1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
13.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人物众多,请任选一个,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在高三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师生对话片断,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课堂达标】
l.pōu dìnɡ jī huì xùn fēi jì nì 导解:“剖”不能读成pāo ,“订”不能读成dīnɡ ,“畸”不能读成qí 。
2.(1)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表示讽刺。(2)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导解:解释词语的含义,要注意词语感彩的变化。如“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中“爱国青年”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影响而妄自尊大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含有讽刺意味。
3.鲁迅 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
4.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作者的爱国感情 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时间 导解:记叙文中,可作线索的往往是人、事、景、物、情。
5.这看似平淡的叙述语言,却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热情与关怀,说明他是个没有民族偏见的敬业的教师;另外,作者写这件事,更是为了表达他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与感激。导解:文中充满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但是没有溢美之词,往往在三言两语的叙说中,便让你感受到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6.“酒醉似的喝采”原来是指日本学生在影片中看到枪毙中国“犯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他们拍掌欢呼“万岁”,使鲁迅感到“特别听得刺耳”。鲁迅回国后,看到一些闲人围观反动统治者屠杀革命人民时,也像日本人一样在“喝采”,说明这些闲人的精神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所以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 导解:作者在仙台学医时,年青单纯,爱国心切,听到日本同学为中国人作侦探被枪毙而欢呼“万岁”,“特别听得刺耳”,而且因此觉得学医不是首要任务,“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7.“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了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内心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导解: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考虑。
【课后强化】
1.B 导解:“挟持”的“挟”应读xié 。
2.A 导解:B项第一个“大概”表估计,第二个指大体梗概;C项第一个“名”指名称,第二个指说出。D项第一个“冲突”指互相矛盾,第二个指矛盾表面化,发生了争斗。
3.D
4.C导解:是反语,不是比拟。
5.C导解:其他三项都是褒义贬用。
6.赞扬鲁迅先生在恶劣环境下战斗不屈的精神。导解:紧扣“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这句话来理解。
7.写作者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导解: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
8.“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全句总领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导解:“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9.厌恶、鄙弃的态度。作者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展示他的感情,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效果。
10.“有时”表明可去的时间是个别时候,不是经常,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状态,表达作者的失望之情。 导解:通过比较删去词语后语义的变化,就可以理解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了。
11.表明年轻人对一个陌生人的同情与帮助(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做的);表现作者对年轻人的肯定和赞美;也表现出作者对人们都应该付出爱心的呼唤。 导解:文中的年轻人确实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穿着、动作和语言,都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他做的事也是普通人都能够做到的。但是他做了别人却没做的事。可见,题目包含着作者对人性的深深地思索: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对一个陌生人付出同情与帮助,对年轻人的肯定和赞美,对人们都应该付出爱心的呼唤。
12.老妇人赤脚走在雪中,无人注意年轻人脱下鞋袜,给老妇人穿上导解:首先读熟文章,了解掌握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然后把故事情节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划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对照题目的划分,纠正自己的划法,最后对每一部分情节加以概括。
1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天气);衬托(突出、烘托)老妇人赤脚在雪中行走的艰难(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渲染凄凉的气氛。 导解:“圣诞节的下午”交代的是时间,而且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圣诞节。“大雪纷飞”交代的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个赤脚老妇人踽踽独行,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样写就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也渲染了气氛。
14.外貌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 导解:描写了年轻人的穿着:厚重的蓝夹克、围巾、羊毛帽罩住耳朵,这是外貌描写。从这些穿着可以看出,天气非常寒冷。这样写为下文年轻人却把自己的鞋袜脱给了老妇人作了铺垫。
15.生动形象地写出年轻人看到老妇人光着双脚时的震惊,表现年轻人的善良。 导解:结合上下文年轻人的动作来看,此处他看到老妇人光着脚,“立刻”停住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然后就脱下自己的鞋子给老妇人穿上,是因为年轻人看到老妇人光着脚感到非常震惊,可见年轻人的善良。
16.示例:我认为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从他所说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导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众多的人物,除了老妇人不外乎四类:一是对老妇人漠不关心的人,二是年轻人,三是小男孩,四是那个商人。作者对那些冷漠的人进行了批判,对年轻人进行了赞美,对小男孩给予了期望,对商人的做法虽然有些肯定但是并不值得欣赏。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内容进行评价即可。
【表达交流】
【写作指导】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另外,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例文】
赵新天发现黄老师后,轻轻喊了声:“黄老师。”黄老师抬起头,惊疑地看着面前这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是赵新天呀,是您以前的学生。”“赵……新……天……你是那个捣蛋鬼呀?”
“对呀。”赵新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长这么高了,都快认不出来了,”黄老师上下仔细打量着他,“今年该是……哦,今年要考大学了吧?”“是啊。这不,我买参考书来了。”“高三学习挺辛苦吧?”“苦是苦,但总得学啊,再不努力就迟了。”赵新天调皮地说。“不错,小伙子,好好干。考上大学别忘了告诉我一声。”说着,黄老师欣慰地笑了。
【点评】人物对话,寥寥数语,简洁凝练,却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又辅以传神的神态、动作描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A.
B.
C.
D.
老妇人乘车,众人反感漠视,商人解囊相助
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