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主”三环节五板块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了解“画面定格人物形象”和“抓典型特点写外貌”的写作方法。
回顾提问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课文提问,并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抓住关键问题突破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少年闰土的特点;理解“四角的天空”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鲁迅图片:知道他是谁吗?请你介绍一下他。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老师听过这么一句话,在广大学生之间流传的话: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周树人到底可不可怕?我们今天就来挑战一下,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鲁迅写的文章,题目是《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
1.翻开课本P114,自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周树人的文章可怕吗?你觉得他写的好吗?哪里写的最好?(分享)
3.出示1: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1) 我很喜欢文章的开头这段话,指名读一读。(出示画面)
(2)这是文章的开头,将少年闰土定格在印象中的某个瞬间,如同一幅画卷有景有人,营造了一种氛围,留下了许多悬念。
(3)齐读
出示2: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1)指名读。
(2)这是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鲁迅又教给我们一个描写外貌的妙招。
(3)齐读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鲁迅写文章还有一个特点跟我们有些同学很像?(爱写错别字)
(1)一起来修改错别字
(2)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为什么鲁迅会写那么多错别字?编者为什么不改一改错别字?)
(3)谁能解答一下问题 (鲁迅生活的年代,白话文刚刚兴起,各种文字的写法并不规范,写一些错别字在所难免,我们的教材为了保护文章的原貌,所以未作修改,但在注释里有说明。)所以同学们千万别因为与伟人有共同的特点而沾沾自喜,这完全是因为生活的时代不同造成的。
5.老师讲述
老师就和同学们说说鲁迅生活的时代。鲁迅生于清朝光绪年间,他的祖父出身翰林,在京城为官。鲁迅小的时候家境非常好,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少爷。但是鲁迅小的时候跟我们一样,有快乐也有苦恼。他家有个百草园,给他带来了极为快乐的时光,后来也想我们一样进学堂读书,也就是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就显得乏味苦闷了。
闰土无疑是鲁迅枯燥生活中的一缕阳光。《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这是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课文中的闰土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到来给文中的“我”带来了新奇、有趣的全新感受,“我”这位少爷与闰土从相见到熟识再到分别,两人虽然身份地位悬殊,却有着短暂而真挚的友谊,以至于分别三十年后,鲁迅记忆深处的闰土依然那么鲜活、生动。
同学们,听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为学患无疑。做学问最害怕的是没有疑问。)
质疑提问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提问策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比如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关注文章题目、词语、句子、段落提问;也可以针对课文写法问一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或者可以联系生活问一问:课文引发了你们的哪些共鸣?
默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思考,至少提1个问题,尝试解决。
合作学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问组里小伙伴。
组长选一个最有价值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写进卡纸,贴到黑板上。
给问题分类
评价问题
预设问题:天空怎么会是四角的呢?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是为了衬托什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这几个问题是谁提的?你们知道自己都干了什么吗?你们找到了这篇课文最最核心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这篇课文的大门,你们太厉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答疑解惑
出示: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他们”指的是谁?他们是什么身份?(少爷)这位少爷不知道的一些事,谁知道?那么这些少爷不知道而闰土知道的在文中指哪些事?
交流:月下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来看鱼
闰土知道这么多新鲜的事,我们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见多识广;闰土知道的是我们这些少爷们所不知道的,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的话,你会用——孤陋寡闻。
再读这句话,你觉得哪里是说我们这些少爷孤陋寡闻?(只看见……四角的天空)
出示图片:四角的天空让你想起哪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是呀,作者说的四角的天空,其实是在说我们——孤陋寡闻、眼界狭窄、见识浅薄……
我们此刻仿佛读懂了文中“我”的内心,他对于自己的生活现状是——不满的,他渴望——像闰土一样经历各种有趣的事,变得见多识广,他向往——更加广阔自由的天地。而当现实无法实现,只能成为内心的渴望和向往时,“我”的内心又是多么的——无奈。
于是化作一声声叹息——读句子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样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的事……
总结
你们说说,针对这部分内容提的问题好不好?
结束语:有人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这节课,我们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向课文提问,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的是收获满满。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提问,把文章读得更深、读得更厚,对文中的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