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第 六 单元 第20课 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认识”侧、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红松”等16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攀登过黄山的天都峰(出示图片),曾游览过新疆的葡萄沟(出示图片),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我国东北的(板书: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 齐读课题,正音“兴”。 “兴”在”小兴安岭”“兴旺”等词语中读 xing(一声),在”高兴”“兴高采烈”等词语中读xing(四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文字障碍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同学们课文读得特别用心,再来看看词语,你能读准吗? 侧着 欣赏 乳白 利剑 树梢 宿舍 显得 兴奋 药材 来临 宝库 浸泡 膝盖 脑袋 严实 挡住 视线 花坛 显得 松软 刮过 3.学习“库” 同学们注意看(“库”标红),宝库就是存放宝贝的地方。那存放了很多车的地方叫?(车库)存放了很多粮食的地方?(粮库)存放了好多好多水?(水库) 再看看这个字,书写要特别注意,这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广字头决定了这个字的大小,教师范写。 4.再找四位同学读读这四行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积雪融化 汇成小溪 涨满春水(春)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夏) 落叶飞舞 酸甜可口 又香又脆(秋) 没过膝盖 又肥又厚 又松又软(冬) (1)强调:没过膝盖“没”的读音,什么是没过膝盖?就是比膝盖还高,比如水没过膝盖,就是水比膝盖还高。 (2)发现写作特点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四行词语很有特点,真正会思考的同学就厉害了。我来试一下,如果是秋天你读哪一行?如果说的是夏天里要读哪一行?春天呢?冬天? 没错,这四组词语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排列的,其实,这篇文章也很有顺序,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在课文中把春夏秋冬四个字圈画出来。(师板书: 春 夏 秋 冬) 5.下面就让我们按照坐着的写作思路,一起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吧! 三、再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活力之美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春天的小兴安岭都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2.再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 树木:树木抽出新的纸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积雪、小溪: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3.品析、读好长句子 (1)请你再读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把这些句子在脑海里转换成一幅幅画面。 (2)交流:那一幅画面最吸引你,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读出画面感。(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示句子) 句一: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理解“抽出” “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对比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抽出”,怎样地长出才叫抽出呢?提示:想象树木蓄积了整个冬天的力量、整个冬天的精神,一到春天它就马上怎样地长出来啊?(奋力、兴致勃勃、使劲、生机勃勃…) 是啊,作者用词多准确,一个“抽”字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写得可真形象啊!把春天的活力、春天的气息全都写出来了!让我们做春天的树枝,生机勃勃地长出来吧——生读。 句二: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①自由读句子,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叮叮咚咚、小溪在歌唱的声音、潺潺的流水声、小溪在弹奏乐曲的声音、小溪的欢笑声……)这么多美妙的声音都融合在一个词里,谁找到了?是哪个词语(淙淙) ②指名读句子(2人) ③多美的“淙淙”声啊,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 句三: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①假如你是这只小鹿,你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②课文中的小鹿是什么心情呢?你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呢?(欣赏)③随文识字“欣” 形声字。“欠”表意,古文字形体像人张口舒气,表示欢笑;斤表声,斤是砍木的斧子,砍木必接连发出声音,而人高兴时也会不断发出笑声。本义是喜悦。(删) ④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放到句子当中就更有滋味了,让我们一起做快乐的小鹿,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⑤指名读、评价:哪只小鹿来读一读?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⑥带动作读:哪只小鹿能带上动作边读边扮演可爱的小鹿? ⑦多么可爱的小鹿啊,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能像课文里一样把小鹿的动作、神态写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出示说话训练:小鹿们在小溪边快乐地嬉戏着,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4.有人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春天来了,树木发芽,积雪融化,作者写得有声有色,让我们迎着春天灿烂的阳光,伴着美妙的旋律,用你们动听的朗读来展示春之美吧!(学生读,教师在旁边引导做动作) 5.老师通过你们的朗读,看到了春天的小兴安岭在同学们眼中一片生机勃勃,那么,在摄影师眼中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春天小兴安岭的照片) 6.看了这些美景,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赞美的话想说,就让我们把所有的赞美都融入朗读之中吧!(齐读) 7.练习背诵:啊,春天真美!作者在这段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先写季节,又写了树木,再写其他景物。) 这么美的段落想不想背下来,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树木 抽出____ 长出____ 积雪 汇成____ 流着____ ____涨满 小鹿 ____散步 俯下____ 侧着___欣赏 第二步,发现特点: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 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方法: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指名背诵,一起背诵。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 1.按结构分类 左右:脑、挡、视、线、坛、材、软、刮 上下:袋、严、实、显 半包围:库 2.观察左右结构字的特点、给生字组词。 前七个字左窄右宽,最后一字左宽右窄。 3.学生交流重点笔画 刮: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坛:“提土旁”横变提。 视:示字旁不要写成衣补旁。 线:右边部分的斜钩作为主笔要有力、舒展,两横也要略斜,撇要穿插到左边绞丝旁的下方。 软:“车”的最后一笔变成提,”欠”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4.练习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景,还会认、会写了许多生字,下一节课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领略小兴安岭的夏天、秋天和冬天的风光,相信那将会带给我们另外一份情趣!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积雪融化 汇成小溪 涨满春水(春)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夏) 落叶飞舞 酸甜可口 又香又脆(秋) 没过膝盖 又肥又厚 又松又软(冬) 屏幕上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 精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葱茏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春天,这节课,让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一起走进夏天的小兴安岭吧。在学习第3自然段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1)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2)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夏天的小兴安岭都有哪些景物?(板书:树木 浓雾 阳光 草地 野花) 3.哪些画面使你更加喜欢小兴安岭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句一: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理解、积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夏天的树木怎么样?(茂盛、郁郁葱葱、苍翠)你们的词语积累真丰富,用书上的词就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出示图片)看,这就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自己读读这两个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吧。 (2)理解“封”。 如此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树木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以至于挡住了一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文中用了哪个字?(封) “封”标红,我们可以把信封起来,可以把窗户封起来(出示信封、窗户的图片)。而这遮天蔽日的树木把森林封了起来,你能不能读出树木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3)学生朗读展示。 (4)拓展AABB型词语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标红,你还能说出哪些AABB型词语?(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郁郁葱葱、安安静静……) 句二: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 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说说“浸”是什么意思?给“浸”组词(在字典中是“泡,使渗透”的意思) (2)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出示图片欣赏。(朦胧、人间仙境、隐隐约约、像蒙上了一层薄纱……) (3)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句三: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出示图片理解“像利剑一样”、“穿过”。 看,这是一个比喻句,课文中作者把阳光比作利剑,这就是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这个比喻多么形象啊!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绚丽多彩、金光灿烂、光彩夺目……) (2)指导朗读。 句四: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看图体会“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有感情地朗读。 4.发现结构特点: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5.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通过乳白色的浓雾、像利剑一样的金光、五颜六色的野花,写出了夏天的绚丽多彩。这怎么能不使我们更喜爱小兴安岭呢?带着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读读第三自然段吧! 小组合作,升华感情,体会秋天的丰收之美和冬天的生命之美 1.学习要求 (1)说说秋天小兴安岭和冬天小兴安岭都有哪些景物。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说为什么。 2.小组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 秋天: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苍翠”体会松柏的美丽;再说说“森林里还会有什么颜色的树叶”,感受秋天小兴安岭落叶缤纷、层林尽染的美丽;然后圈画物产,体会小兴安岭物产的丰富。 冬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过冬时的不同表现,通过“捕到” 、“舔”、 “散散步”等词语体会紫貂、 黑熊、 松鼠的可爱,感受大雪覆盖下的小兴安岭蕴含的生机和动物们企盼春天快点儿到来的心情,再带着感情朗读。 3.发现结构特点: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4.小结:这么美的景色,这么丰富的物产,让我们不由地感叹小兴安岭真是——(板书: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四、积累表达 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总结写法 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抓住每个季节的景物特点,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运用四字词语和修辞手法。 小练笔 我们的学校也很美!以学校为例,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写一写,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 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书写指导 上下:袋、严、实、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上下结构的字,给生字组词。 观察生字,学生交流易错点。 袋:“代”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向外伸展,给”衣”的点让出空间。”衣”的横短而斜, 撇、捺要舒展,竖提在竖中线稍左处,要短而直,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学生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谈话导入,回顾了二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黄山奇石》和《葡萄沟》,拉近了学生与小兴安岭之间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通过读词,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作者写作的顺序。在读词语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课文的言语与大自然的声、色交相辉映,定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各具特色,无不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每位学生的想象不同,感受就不同,课堂的预设预生成在此得到了巧妙地结合。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 在品味句子的基础上理解“浸”字,通过呈现图片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浓雾的样子,感受森林在浓雾中犹如仙境一般的美丽,感受”浸”字的生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展示,揣摩文本语言所渲染的情境;再现文章情境,画面有“形”、有“声”,还有“境”,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让学生回忆学习夏天的小兴安岭的过程,归纳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形成阅读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要到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所呈现的美丽。 积累与表达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感受,实现语言内化运用。在说理由时,可以突出景色美丽的特点,也可以突出物产丰富的特点,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点进行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让学生以学校或家乡为例,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介绍。在充分想象、感悟的基础上,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补充美景,自然水到渠成。
作业设计
基本题 选字填空 剑 箭 射( ) 利( ) 火( ) 刻舟求( ) 现 线 献 ( )在 ( )出 光( ) 奉( ) 实( ) 电( ) 贡( ) 前( )
拓展题 1.“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这句话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句话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各写一句话。 (1)……像…… (2)……像……一样
课后反思
8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