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结:文言的词类活用(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小结:文言的词类活用(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7 11: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古文小结:词类活用
一、了解《考试大纲》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主要指:三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二、命题形式
主要结合选择题和翻译题来考查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中各类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词类活用
名 词
动 词
形容词
其 他
动 词 名词
动 词 使动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 词 动词
名 词 作状语
名 词 使动
名 词 意动
形容词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使动
形容词 意动
意动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名词处在了动词应该处的位置上。
名词
 动词 
1、名词+名词+名词
例:天雨雪
2、名词+代词
例:女幸而偶我(你有幸嫁给了我)
3、副词(遂、不、弗、未等)+名词
未花时采,则花色鲜泽。
4、所+名词
例:若属且为所虏
5、能愿动词 +名词
例: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名词处在了动词应该处的位置上。
名词
 动词 
6、名词+介宾
例:沛公军霸上
7、名词 + 而 + 动词
例:惑而不从师
8、动词+ 而 + 名词
例:顺流而东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总结: (名词动用的常见形式)
1、名词与名词连用(3或2个名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前加能愿动词
4、否定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
意动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规律1:表比喻,译为“像……一样”
像+名词(影子)+那样+动词(跟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规律2:表态度,可译为 “像对待……一样” “……当作……”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名词
作状语 
规律3:表示工具,状语可译为:
用(拿、以、靠)……
规律4:表示动作状况、对象,
翻译要具体情况加上适当的介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译为:用(乘,凭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译为:当面
规律5: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
可译为“向、朝……”“在……”
孔雀东南飞
译为:向东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为:每天
规律6:①表示动作频率或经常性,
可译为“每(日、月、岁)”
②表示情况逐步发展,
可译为“一天天(月月、年年)”
总结:
1、名词作状语规律:前面已有主语,
名词+动词,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
成主谓关系。(名或代+名+动词)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
状语。
3、注意翻译要准确。
主谓关系
名词

使动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为将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名词

意动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动词的活用
为动
使动
名词
动词
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译为:到的人
动词活用为名词,无标志
古人对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译为:收获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
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
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
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
“其”或“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谓语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一动作行为的施行者。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需要补出翻译。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李牧连却之
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主语为了宾语而怎么样)
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意动
形容词的活用
动词
使动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规律1:能愿动词(能、欲、足、可)+形容词
例:火尚足以明也 译为“照明”
规律2:形容词+代词(之、我、其、吾)
例:亲贤臣,远小人 译为“亲近、疏远”
判断依据:用表示性质状态的词来表示行为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译为“吹绿”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
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
卒使上官大夫短(诋毁)屈原于顷襄王。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规律1:形容词用作名词,前面有“其”“之”等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形容词
名词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为:贤能的品德
2.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译为:瘦弱的身体
规律2: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
1.将军身披坚执锐。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译为:长处;短处
译为:旧交情
译为:轻锐的部队
译为:圣人;愚人
规律总结:
1. 在“其”“之”的后面,活用为名词
2.处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名词
翻译时:
1.在形容词后加上一个有关事物的名词
如“贤”,译为“贤能的品德”
2.用相关的词来替换
如“旧”,译为“老交情”
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⑥不耻下问 耻:认为……可耻
特殊动宾关系
使动
为动
意动
主 语
谓 语 中 心 语
宾 语
使
具 备
使动用法图示为:
所谓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译为“使……怎么样”,“让……怎么样”
名词使动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译为:做王 使之王,让他做王
规律:结构方式
名词+宾语=使+宾语+动词
动词使动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为:救活 使之活,使他活下了
规律:结构方式
动词+宾语=使+宾语+动词
形容词
使动 
例:足以荣汝身
译为:荣耀 使……荣耀
规律:结构方式
形容词+宾语=使+宾语+形容词
主 语
谓 语 中 心 语
宾 语


意动用法图示为: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动词,有 “认为” “以为” 的意义 ,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形容词
意动 
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译为:以……为耻
规律:结构方式
形容词+宾语= 认为(觉得……& 以……为”
名词
意动 
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译为:把……当老师
规律:结构方式
名词+宾语= 以+宾语+为+名词
总结
意动用法应译为:
(1)“认为(觉得)……怎么样”
(2)“把……当作……看待”
(3)“对……感到怎么样”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2、吾从而师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师:以……为老师)(《师说》)
(奇:认为……惊奇;宾客:以……为宾客)
意动用法的规律:名词、形容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为动用法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可图示为:
主语
谓语中心语(表某种动作)
宾语
为(替)
实施
类型1:动词的为动用法
译为: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官卖命。
类型2: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1.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为:后人为他哀痛却不把他当作借鉴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译为:庐陵人文天祥亲自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类型3:名词的为动用法
1.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2.意动: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了。
3.为动:为宾语而行动。
(大木)匠人斫而小之。
[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
华佗脉之。
[有替宾语怎样的意味]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三者的区别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统一)
(千变万化)
   学习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和积累典型的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此外,不能只满足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还要能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从高考的角度说,一般不考这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考查较多的是某个词在某个句子里面是什么意思。
谢谢收看!
苏 州 市 第 三 中 学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
顾康麟
圈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名词活用做状语,在夜晚、当晚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使动,使……灭亡、灭掉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境∥远:形容词活用做名词,远地
4.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亡:使动∥厚、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增强,削弱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名词活用做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当晚)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东:名词活用做状语,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边界∥
阙:使动,使……减少
谢谢收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