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Al B.Mg
C.Zn D.Cu
2.2017年5月29日《环球时报》报道: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碳单质 B.具有可燃性
C.具有导电性 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3.有Mg、Zn、Cu、Ag四种金属,其中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和其他三种金属反应,则这种金属是( )
A.Ag B.Mg
C.Cu D.Zn
4.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乙、甲、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5.将a g铁粉加到bg 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bg
B.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6.“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铁
B.金
C.银
D.铜
7.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8.下列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铁质容器 B.玻璃容器
C.铜质容器 D.瓷质容器
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下图)。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10.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KI + Cl2= 2KCl + I2 B.Al + Fe2O3引燃 Al2O3 + Fe
C.Fe + 4H2O 高温 Fe3O4 + 4H2 D.CuO + CO △ Cu + CO2
二、填空题(共4题;共10分)
11.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12.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进行了如表实验探究.
甲组 乙组
滤液 呈无色 呈蓝色
操作
滤渣 有气泡产生
滤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 滤渣成分为:
__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 滤渣成分为:
________
滤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为:
________
13. 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________
A.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
D.________ .
14.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
A.黄金 B.黄铜 C.赤铁矿 D.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0分)
15.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和炼锌的场景。
(1)图1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Fe2O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图1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原因是________;
(3)图2中,古人将铁片放入富含硫酸铜的小溪中,获取铜单质,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4)图3中,古人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和木炭一起密封在泥罐中,在下面垫上煤炭加热,冶炼锌单质。泥罐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ZnCO3ZnO+CO2↑ CO2+C 2CO ZnO+CO Zn(气态)+CO2
其中,用泥罐密封是炼锌的关键,请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其原因________。
16.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________ (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齿轮表面涂油
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车圈镀铬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
17.下表是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对Mn、Al、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的过程.
【作出猜想】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强.2.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1)【实验过程】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2)【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A 3. A 4. B 5. C 6. A 7. D 8. A 9. C 10. D
二、填空题
11.【答案】Ag Al(NO3)3、Fe(NO3)2
【解析】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能确定,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Al(NO3)3、Fe(NO3)2.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据此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12.【答案】Zn、Cu、Ag Zn(NO3)2 Ag Zn2+、Cu2+、Ag+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将锌铜合金粉末加入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全时,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在甲组中,由于反应的溶液呈无色,向滤渣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说明了锌有剩余,铜未与硝酸银反应,滤渣成分是银、铜、锌,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锌;在乙组中,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了锌完全反应,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滤液中含有银离子,所以滤渣成分为银,滤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所含的金属离子为:Zn2+、Cu2+、Ag+.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13.【答案】B 观察铁和铜能否与稀盐酸反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A、金属活动性强弱与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无关,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观察铁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可以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未必锈蚀就严重,如铝,故选项错误.
D、观察铁和铜能否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
【分析】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可采用金属与酸反应或者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4.【答案】B 生铁、钢等
【解析】 黄金属于纯金属,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属于化合物,不是合金,常见的合金还有生铁和钢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合金的判断,合金是指由金属和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融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
三、综合题
15.【答案】(1)Fe2O3+3CO 2Fe+3CO2
(2)带来更多新鲜空气,使木炭充分燃烧
(3)Fe+CuSO4═Cu+FeSO4
(4)防止Zn、CO与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1)CO和Fe2O3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2)不断拉动风箱,原因是带来更多新鲜空气,提高炉内氧气的浓度,促进燃料的燃烧,使木炭充分燃烧;
(3)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Fe+CuSO4═Cu+FeSO4;
(4)Zn、CO高温与氧气发生反应被氧化;用泥罐密封防止Zn、CO与氧气发生反应.
【分析】主要考查金属的冶炼知识.
16.【答案】(1)延展
(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将铝片插入上述试管A中 2Al+3CuSO4=Al2(SO4)3+3Cu 铝>铁>铜
(3)bc
【解析】(1)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2)要验证铝、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可以依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可以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②试管A中生成的是硫酸亚铁,故可以将铝片插入A试管的剩余溶液中来验证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结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铝>铁>铜;(3)a、齿轮表面涂油能保护金属不锈蚀;b、将钢材深埋保存不是防锈的措施;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会加速铁的锈蚀;d、车圈镀铬能保护金属不锈蚀。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四、实验探究题
17.【答案】(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弱 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Mn片上由红色物质生成
(2)Al、Mn、Cu
(3)不能 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铝与硫酸铜反应
【解析】【实验过程】1、由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可知,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了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弱;2、为了比较Mn与Cu的活动性大小,可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现象是Mn片上由红色物质生成.说明了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Mn、Cu.
【结论应用】由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铝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