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选择题Ⅰ(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CBDAB DBCCD
选择题Ⅱ(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DCDBA CCBBC CDDCD
26.【答案】(1)法案:《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2)
特点: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6)
评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
(2)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长;丰富的煤炭资源;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应用及推广;殖民地提供广阔的市场;贸易和殖民掠夺。(以上答案任答4点,8分)
27.(1)美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双方力图扩大势力范围;美苏两国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冲突;英国的挑唆。(4点8分)美苏冷战是不对称不完全的;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对抗。(2分)
(2)古巴导弹危机(2分)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态度都很强硬,剑拔弩张;(1分)行动上却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谨慎,相互妥协解决危机(2分)。大国之间要有危机管控机制,通过谈判解决危机。(2分)横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 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2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25每题3分;共65分。)
选择题Ⅰ(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为快速传递商业信息,记录账簿之用,(他们)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共22个字母,成为世界字母文字的祖先”,
该字母文字起源于( )
A.中国 B.埃及 C.腓尼基 D.印度
2.《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是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两个民间故事,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这个
国家是( )
A. 奥斯曼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3.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下列来自于美
洲的有( )
①大麦 ②番茄 ③香料 ④玉米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他“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是( )
A.但丁 B.莎士比亚
C.米开朗琪罗 D.彼特拉克
5.图1为教材一则“学习聚焦”的内容,该历史叙述所体现的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剩余价值理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6.“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不通过资本主义或西方模式而
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它”最有可能是是( )
图1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十月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爆发时,大国决策者都抱着短期必胜的心理,但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他们主观意志的反面,最终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标
志德国“速决战”破产的战役发生于图2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8.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国际秩序的变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
是( )
A.太平洋战争爆发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召开雅尔塔会议 D.成立联合国
9.据统计,1940年到1952年,苏联农业总产量(按可比价格计算)仅增加10%,工业产量则增加1.3倍。还有数据表明,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
图2
1952年增加了两倍以上。面对经济困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 D.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0.在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关口,中华民族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
第 1 页 共 4 页
方案,倡导并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图示所指代的史事,属于中国为此而不懈努力的是( )
1 ② ③ ④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选择题Ⅱ(共15题,每题 3分,共45分)
11.在世界历史上,5—14 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下列对这
一时期西欧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是基本特征之一 B.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C.基督教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D.城市在王权的支持下实现了完全自治
12.“数千年来一直处在非洲欧洲大陆交换边缘的西欧,到了16世纪突然幸运地发现自己处在了历史上最大的全球
交换网络中心。”这一转变是由于( )
A.郑和下西洋 B.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13.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
权相结合,国会议员组成平衡了大州和小州的利益。这体现了英美两国民主政治( )
A. 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高度统一 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
C. 推翻本国君主专制的基础上建立 D. 发展过程中存在妥协的政治现象
14.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经济发达,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奴
隶主把大量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并把棉花等廉价原料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据此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
问题是( )
A. 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 B.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C. 严重缺乏自由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D. 建立集权政府与国家统一的矛盾
15.近代欧洲有一国家,虽设议院,但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国家大事不以议院多数决定。该国指(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6.1875年,贝尔在试验中将硫酸溅到自己腿上,他痛苦地叫道:“沃森先生,快来帮我!”这句极普通的话,成为
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声音而载入史册。与此同时期发明的成果还有(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17.读下表。这些事件的发生表明( )
事件名称 时间 国别 过程 结果
里昂工人起义 1834年 法国 起义工人在红旗上书写“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 被镇压
宪章运动 1836年 英国 “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呈送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 协会被解散
西里西亚纺织 工人起义 1844 年 德意志 从游行示威,发展为起义。最多时发展到 3 000 多人 被镇压
A.欧洲工人运动已实现了国际联合 B.早期工人运动从暴力捣毁机器开始
C.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18.为了对付三国同盟,重新瓜分殖民地,1892年法俄签署协约,这意味着双方已经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分歧——法
国代表激进,而俄国代表反动和独裁。之后“法国资本源源不断地输进俄国,而沙皇则伸出头去倾听《马赛曲》”。
从根本上说,法俄签署协约的目的是( )
第 2 页 共 4 页
A.维持欧洲现状 B.争夺世界霸权 C.制造局部冲突 D.维护世界和平
19.右图为发表于1901 年的漫画《联合体之王》。漫画描绘了当时著名财阀洛克菲勒——身
着美元披风,脚踏石油企业,头上的王冠则由他名下众多公司堆叠而成。洛克菲勒名下
的“联合体”是( )
A.蒸汽工厂 B.垄断组织 C.特权贸易公司 D.国际经济组织
20.二战后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法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陆续颁布了《工资委员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保障法》等
法案。这些法案的实施( )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②消灭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③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保障了低收入者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美国和苏联都很愚蠢地卷入到一场死亡舞蹈之中,尽管各自都清楚手中的核武器水无使用的可能,但还是以此
恐吓对方。这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段虽无核战,却胜似核战的历史。这段历史发生于( )
A.1917—1921年 B.1922—1944年 C.1945—1991年 D.1992—2017年
22.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
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
于美国( )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23.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宣布扩大国有化政策,紧接着又颁布了国有化法令,将巴黎-荷兰金融公司、苏伊
士金融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五大工业集团收归国有。这反映了( )
A.自由放任主义 B.国家福利政策 C.第三产业兴起 D.国家宏观调控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对其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 ②世贸组织仲裁彻底消除了各国经济纠纷
③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 ④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基本技术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针对冷战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厘清“地球村”的现实特点,是人类继续前行的起点。这些“特点”有( )
①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经济全球化 ③社会信息化 ④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 2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7分,共 35分)
26.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部法案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成为英国内阁制的滥觞,使司法权最终从行政权分
离出来。这样,英国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 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转交给日益完备的内阁。可见,光荣革命以后的英国君主制已经获得了崭新的阶级内容。
——赵士国等《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异议》
材料二 英国就人口来说,与亚洲巨人相比是渺小的。1800年英国只有不到900万人口。但这是自1731年530万
人的惊人增长。英国有着无可比拟的未开发地下资源,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不足。18世纪西欧煤炭生产剧增,优 质煤的最大供应者是英国。17 世纪晚期,英国煤炭产量不足三百万吨。1800年则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部分增长的原因是因为蒸汽泵。它使煤矿工人挖得更深。随之,蒸汽泵促使人们思考蒸汽推动技术的更广泛运用。 而且英国在开发大西洋方面也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英国牢牢的控制住大西洋两岸的殖民地经济,贸易养肥了英国船主和商人。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剩余的农产品喂饱了英格兰和苏格兰,西印度群岛的某些利润用于英 国农业改良或投资与道路运翰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
——(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基石”的两部法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结构
上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用一句话概况概括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第 3 页 共 4 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帝国崛起的原因。(8分)
27.(17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双方都想为自己抢夺更多的地盘,把各自的社会制 度推行到被解放
的国土。冷战之所以爆发,也源于美苏两种不同对外战略构想,美国的全球扩张和 苏联的保障安全体系的碰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无力单独与苏抗衡, 于是英国就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企图促使美国承担责任,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苏联的扩张。
——摘编自白建才《论冷战的起源》
材料二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 14曰间,除其他秘密渠道外,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 往的信件就有
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选择谅解,都明确表达 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共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 直接的军事对抗,避免导致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战争的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的成因。结合所学指出美苏冷战的基本态势。(10分)
(2) 指出材料二中的危机及美、苏两国领导人处理危机的方式特点。这对对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有什么启示?(7 分)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