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海 燕
郇庄学校 张会玲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赋予“海燕”新的时代意义,激发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热爱生活直面困难的“海燕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设想:
《海燕》的写作背景很重要,但这个背景离我们太遥远了,目前学生对课文中许多文章阅读的兴趣不浓,特别是对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经常不感兴趣。而《海燕》是一篇经典篇目,在教材中的存在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悠久就意味着遥远。
那就要把这个遥远的距离给拉近些,更不要刻意去显示它的距离感。所以教者就先抛开写作背景来欣赏它,一开始就把它当成当代文学来上,从散文诗的角度带着学生去读它,感知它,把它的象征意义与现实联系起来,这时候才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去探究它真正的象征意义就变得水到渠成了,最后再从景物的象征意义中引出拓展运用的环节,达到教而用的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给出图片,提问学生,进入课堂。(多媒体展示海燕画面及课题)
2、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有关材料:
①作者 ②体裁 ③写作背景
二、读中感知
1、听课文录音。老师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
胆怯( ) 掠起( )号叫( )呻吟( )
翡翠( ) 蜿蜒( )蠢笨( )
2、学生赏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来读。指名具体的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错,点评,指导(从重音、语速、停顿的处理等方面)。
三、知后探究
1、思考讨论: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用形容词描绘一下)
齐读课文后回答。
2、小组合作思考;请同学们特别研读文中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等配角在暴风雨来临前表现的语句。把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他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
3、前面说过高尔基是社会活动家、革命家,他怎么尽描绘些“奇趣大自然”“动物世界”?
那是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风云。
活动:猜谜语,(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大家猜猜文中的各个形象代表社会上那一类人?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来赞美革命者呢?
关于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的作用:
表达委婉曲折含蓄 、 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增强作品的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
这种写作手法大家应该学会运用,比如在写作中加入朝阳、风雨等,赋予它们一定的涵义,你的作文就精彩多了。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两张图片,运用象征展开想象。学生自由发言,给出喜欢图片的理由。
五、体验升华
斗转星移,逝者如水。转瞬间,一百多年过去了。而今,俄国的革命形势与百年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就连国家名称也经历了“沙皇俄国——苏联——独联体(包括俄罗斯)”的变化,真是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但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让海燕的积极、勇敢、乐观的战斗精神在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以“暴风雨”为话题,说说自己应对暴风雨的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我们只有抱着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它,这才能让我们走向成功!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一起来朗读。(多媒体展示)
航海者虽然比观望者要冒风险,却有到达彼岸的希望。奋斗吧,做勇敢的航海者!奋斗吧,做勇敢的海燕!
六、布置作业
完成一段百字以内的“海燕寄语”,用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揭示海燕精神的内涵。
七、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海燕 海鸥 海鸭
企鹅
坚强 勇敢 胆小 懦弱
自信 乐观 胆怯 愚蠢
}
{}{}
对比 衬托(反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