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17 10: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学会如何利用和挖掘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并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的探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难点:理解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滴管、点滴板、玻璃棒、NaOH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白醋、石蕊溶液、pH试纸、标准比色卡、水等。
学生准备:教材、学案、不同的洗发水、头发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教师取出两瓶不同浓度的白醋,让学生传递下去分别闻气味,发现浓的白醋酸味更重一些,引导学生猜想两瓶白醋的酸性强弱可能不同。【设疑】能否用紫色石蕊溶液比较他们的酸性强弱呢?【探究】指名学生上讲台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引言】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浓度的白醋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示一样的淡红色,我们只能得到两瓶白醋都显酸性,却无法判断它们酸性的强弱。要想比较酸碱性的强弱即酸碱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pH。【板书】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学生闻两瓶白醋的气味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后回答。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疑问。学生倾听、思考,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创设趣味化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已有经验产生冲突,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学习pH的相关知识,并思考以下问题:1、pH的范围是多少?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3、测定pH的具体实验操作是怎样的?【小结】1、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使用pH试纸3、测定pH的实验操作: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所得值就是溶液的pH。【介绍】教师介绍用pH计测pH,读数可以有小数,而用pH试纸测pH读数只能估计成整数。 【追问】1、能否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 2、能否将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然后再测溶液的pH? 学生倾听、理解、记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不能,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2、蒸馏水润湿试纸,溶液就会被稀释,测得结果不准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整理归纳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探究】指导学生测定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液体的pH。教师巡视,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了解这些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通过测定常见液体的pH,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3-64页,了解pH对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讲解】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酸、碱性过强的土壤需要进行改良。正常雨水的pH是5.6,所以pH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 【提问】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思考,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学生倾听、思考、讨论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
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溶液的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如图所示。1、试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2、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溶液的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合作画出图像,并讨论分析问题。学生对比分析,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针对本节课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归纳总结、交流汇报。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理解。
布置作业 课本P65~66“练习与应用”第1.(1)、(2)、2、4题。 学生完成习题. 及时巩固。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使用pH试纸
3、测定pH的实验操作: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所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所得值就是溶液的pH。
4、了解pH对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