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17 10: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示意图,其中E、F、G表示主要功能区,城市布局相对合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正西风 D.正北风
2.若在图中各点布局,不合理的是( )
A.①建高级住宅区 B.②建休闲娱乐场 C.③建大型仓储中心 D.④建污水处理厂
3.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图例中X、Y、Z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5.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6.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利物浦是英国传统工业城市,为改善卫生环境和营造公共空间,19世纪该城市陆续在城区分散布局多座城市公园。到20世纪,为提高公园之间的连通性,该城市将部分濒临废弃的建设用地置换成绿地,打造了一条与河岸带大致平行的“公园丝带”(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园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扩大休闲空间 B.利于营造不同特色
C.改善河岸环境 D.便于市民就近抵达
8.20世纪,该城市置换成绿地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 )
A.交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河滩荒地
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所在区域及河流的流向正确的是( )
A.浙江 向北流 B.南亚 向南流 C.西欧 向北流 D.山东 向南流
10.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商业区 B.住宅区、旅游休闲区、工业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化工区、行政区 D.住宅区、行政区、重工业区、商业区
11.城市地租等值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区减小。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坦
下图表示某城市自市中心向东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下列排序正确的分别是( )
A.证券市场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仓储式家电商场 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B.证券市场 仓储式家电商场 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C.仓储式家电商场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证券市场 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D.仓储式家电商场 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证券市场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13.若该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km长地铁线路,则地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4km处南北方向地租差值减小 B.4km处地租降低
C.市中心处地租变化最明显 D.6km外地租会增加
14.伴随城市发展,城市( )
A.各功能区用地规模扩大 B.原功能区用地规模不变
C.服务种类可能发生变化 D.职能不变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16.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 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
完成下列各题。
17.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丁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
“边缘城市”是由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形成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读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居住用地 B.办公用地
C.零售业用地 D.工业生产用地
20.图示“边缘城市”
A.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紧密相连 B.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C.人口的昼夜差别很大 D.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区高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2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人口密度的差异 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地租水平的差异 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4.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读中国西北地区某城市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四地中租金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甲地建成一个大型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 )
A.临近高速公路 B.客流量大 C.环境优美 D.地价低廉
27.若在四地选择一处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对城区意义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28.城市主要功能区有____,____,工业区。
29.数据分析(注意数据是将地理规律转化为图表,找到二者的结合点问题就解决了)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
(1)丙代表的功能区是( )
(2)甲乙丙三种功能区中,( )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如下图所示
30.乡村是以____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____、____、水域等不同类型。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三、综合题
31.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的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
(2)图中B、C两地适合建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是________地,其布局符合________最优原则。
(3)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
3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
(1)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__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B区是________区, 一般情况下,该功能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_______的一种功能区。
(3)分析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本题以某城市功能区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功能区分布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功能区布局合理的依据。
1.
读图可知,工业区应该布局在城市外围,且靠近铁路,故对应E,工业区应在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垂直季风的郊外,以减轻对市区的污染,再根据指向标,工业区处于东南风的上风向,会对市区造成污染,而工业区处于西北风 、正西风 、正北风的下风向,对市区污染较小,故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A东南风,选A。
2.
①位于高坡,靠近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适合建高级住宅区,A合理;②临近河流,有沙滩,可以建休闲娱乐场, B合理;③离市中心较近,地价高,不适合建大型仓储中心, C不合理;④位于河流下游,适合建污水处理厂,D合理;故选C。
第1题,工业区应在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垂直季风的郊外,以减轻对市区的污染;第2题,熟悉设施布局原则。
3.C
【详解】
X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占地面积最小,属于商业区;Y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Z分布于城市外围,靠近铁路和河流,且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属于工业区,故选C。
4.B
5.C
6.D
4.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据图可看出,3550-3650m的人口总数累计频率增长最快,说明3550-3650m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正确;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C错误;据图可看出,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特别是高程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更小,D错误。故选B。
5.
据图可看出,3500-4000m高程的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变化大,说明人口总数较大,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变化小,人口总数较少,说明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相对低3500-4000m的地方,而在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藏南谷地符合要求,C正确。巴西高原、南部非洲和北美大草原海拔并没有这么高,A、B、D错误。故选C。
6.
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正确;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不会影响形成河流附近人口密度大的情况,A错误;地形地势及坡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不会形成河流附近人口密度大的情况,B错误;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C错误。故选D。
一个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的地区的形成条件1、自然条件(1)气侯(气温温和、降水适中的气候往往会容易吸引人类定居。如世界上中纬度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比较适合人类居住,而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就不适合人类居住)。(2)地形(人类比较倾向于把聚落建在地势平坦的地区)。(3)资源(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利于吸引人类的聚居,如水资源、矿产资源、耕地资源等)。2、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一般来说,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2)开发历史(一般来说,开发历史久远的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7.D
8.B
7.
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公园并不能扩大空间,A错;仅分散布局公园,如果没有进行差异化规划,无法营造特色,B错;分散布局的绿地生态功能相对较低,对于改善环境的作用并不突出,C错;分散布局的公园的突出优势是便于不同街区的居民就近抵达公园。因此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8.
由材料可知,置换的是原有建设用地,因此不可能是河滩荒地,据此排除D;利物浦是传统工业城市,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区的部分工厂外迁,部分工业用地濒临废弃,被置换成绿地,B选项正确;随着城市化发展,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出现废弃现象的可能性不大,故排除AC两项。本题选B。
城市公园的环境功能:
1.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城市公园由于具有大面积的绿化,无论是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辐射、杀菌、滞尘、防尘、防噪音、调节小气候、降温、防风引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在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有效地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美化城市景观: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具自然特性的场所,往往具有和大量的绿化,是城市的绿色软质景观,它和城市的其他建筑等灰色硬质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城市景观得以软化。同时,公园也是城市的主要景观所在。因此,其在美化城市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9.C
10.A
11.A
9.
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污染较重的企业一般位于城市河流下游。读图可知,该城市的钢铁厂和煤电厂均布局在区域北部,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北部为河流下游,河流应由南向北流,B、D错误。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如果该地位于浙江,则冬季风会把北部钢铁厂和煤电厂排放的废气带入城区,污染城区大气,布局不合理,A错误。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盛行西风(西南风),如果该城市位于西欧,则钢铁厂、煤电厂位于盛行风和下风地带,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小,布局合理,C正确。故选C。
10.
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分布范围最广,分布于城市中心的外围,应为住宅区;丙功能区分布城市外缘的交通干线附近,应为工业区,但由于邻近城区,不宜布局生工业区和化工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应设置绿化带,因此乙为绿化区,不宜布局旅游休闲区、商业区和行政区;丁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占地面积不大,应为商业区。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
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包括距城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受距城中心远近影响,城市地租等值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区减小;城市交通干线沿线交通通达度高,地租较高,因此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体现了等值线“凸低为高”的规律),A正确。与人口稠密、距离市中心近 、地形平坦无关,B、C、D错误。故选A。
12.B
13.D
14.C
12.
根据所学知识,城市土地租金的一般分布规律: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逐渐向外递减;并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甲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地租变化最快为商业,证券市场属于金融产业,适合布局在甲,CD错误。仓储式家电商场适合布局在市中心附近,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布局在住宅区附近;大型花卉种植中心占地面积大,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应布局在郊区;丁受距市中心距离变化地租变化最慢,应布局大型大型花卉种植,据分析,A错误,B正确。故选B。
13.
由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km长地铁线路,4km处地租达到次高峰,地租上升,6km外交通通达度有比原来好,地租会增加,B错误,D正确。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km长地铁线路,对东西方向的地租影响大,对4km处南北方向地租差值影响不大,A错误。 市中心处人口流动量最大,交通最便捷,地租变化不大,C错误。故选D。
14.
由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用地面积増加,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要,服务种类可能发生变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C正确。伴随城市发展, 原功能区用地规模有的可能增加,有的可能减小,城市 职能也因此而发生变化,ABD错误。故选C。
城市土地租金的一般分布规律: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逐渐向外递减;并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
15.A
16.B
15.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价越高。读图分析可知,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a>b>c。故答案选A。
16.
本题考查影响地租的因素。地租的影响因素有二个,一方面是距市中心的距离;一方面是交通的通达度。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道路沿线地租水平较高。等值线向外凸出,主要是交通影响造成的。所以选择B项。
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程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
17.A
18.A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7.市中心附近人流、车流量大,所以红灯时间长度最长,符合的是甲.
故选A.
18.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丁红灯时间最短,绿灯通行时间最长,说明该地人流量小,距市中心距离较远,所以应为工业区.
故选A.
19.C
20.B
19.根据材料信息,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零售业用地,C对。居住用地、办公用地、工业生产用地出现的较晚,A、B、D错。
20.根据材料,图示“边缘城市”是随着商业发展兴起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B对。空间上位于城市边缘高速公路出口处,和中心城市距离较远,A错。随着居住区的发展,人口的昼夜差别较小,C错。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区低,D错。
21.D
22.B
21.
读图可知,该功能区人口早晨以流出为主,黄昏以流入为主,说明该功能区夜晚人口较多,应该是人们夜晚居住的地方,则判断为住宅区,D正确;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都是白天人口进入停留较多,夜晚停留较少,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22.
根据材料,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的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有效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B正确;人口密度大,车辆流动量不一定大,A错误;地租水平的差异不是导致两地的汽车流动的差异的原因,C错误;造成两功能区汽车量差异的是汽车流入和流出的差异,不是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错误。故选B。
随着人们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停车难成为一大难题。一般来说,住宅区一般晚上停车,其它功能区白天停车较多,因此为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错峰停车的措施,鼓励社会各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者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
23.C
24.A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例A在市中心比重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比重越低,因此A为商业区;图例C位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方便购物和上下班,因此C为住宅区;图例B在市中心比重最低,距离市中心越远比重越高,因此B为工业区。
24.M处不在市中心,但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表明地租较高,因此可能是有交通干线经过。A正确。
25.D
26.A
27.D
25.
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租金最高。读图,四地中丁是位于城市中心,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处,租金最高,D对。甲、乙不在主要街道处,交通条件较差,A、B错。丙地只有一条主要道路,租金较高,不是最高,C错。故选D。
26.
甲地位于城市边缘,在甲地建成一大型批发市场,应是根据交通最优原则,选择建在城市边缘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所以甲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临近高速公路,A对。 客流量、地价、环境不是影响交通最优原则的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
27.
若在四地选择一处建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应是要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将绿地建在城市的中心的丁地,更利于减轻热岛效应,对城区意义最大,D对。其它地点不是城市中心,影响较小,A、B、C错。故选D。
城市地租的变化,由中心向外缘郊区逐渐降低。受交通能达度的影响,所以在主要道路的十字路口 处,地租最高。城市绿地建设,目的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在市中心,效果更明显。商业区的布局原则分析优势,交通最优原则布局,考虑的主要是交通便利。
28. 住宅区 商业区;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城市主要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9. 商业区 甲
【详解】
(1)读图,根据曲线分布情况,甲分布面积最大,所以甲为住宅用地,在城市的郊区,工业区布局面积要比商业区的用地面积大,在市中心区商业区的用地面积要比工业用地面积大,所以丙是商业用地,乙是工业用地。
(2)读图,根据曲线分布情况,甲分布面积最大,所以甲为住宅用地,住宅区夜间人口数量最多,白天由于出行导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30. 农业经济活动 林地 草地
【详解】
由教材内容可知,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1. B B 交通 D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本题以某城市为例分析了其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差异及布局的原因,如地租曲线的变化、高低级住宅区的背向发展,学生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
(1)居民区地租高于工业区,B靠近工业区,地租低于C处;D位于郊区,地租低,但由于靠近风景区且位于河流上游,环境好,地租高于B处。故选B。
(2)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选择要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B地在城郊,地租较低,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3)高级住宅区需要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河流上游的地方。 D处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工业区布局要考虑交通、地租、环保等要求,一般位于市区边缘,交通干线附近,原因是市区外缘地租低,节约生产成本,也可降低对市区的污染;靠近交通便利处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高级住宅区需要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河流上游的地方。
32.(1)A;商业;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2)住宅 大或广
(3)地价便宜,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保护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
【详解】
(1)根据题意,位于市中心的应该是地租水平最高的A。这里最适合分布的功能区是付租水平最强的商业区。该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消费人群集中,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2)图中B是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种功能区。
(3)工业区付租能力最弱,应该分布在地价便宜的地区。并且由于大量工业会污染环境,所以分布在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的外缘地区。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地租理论的理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