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雨说》教学片段
作者:张莉莉
师:朱自清的《春》中也有描写春雨的片段。
(投影文段内容,师生齐读。)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师:这篇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句子,请大家找出来。然后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生自由讨论。)
生1:内容上有相同处:都写出了春雨细、轻、柔的特点。
生2:表现春雨特点时运用的手法是不同的,《春》运用了比喻修辞,使雨的形态更加生动、形象;而《雨说》则运用了拟人修辞,使雨的形态除了更加生动、形象之外,还富有人的情感,读起来感觉亲切、可爱。
师:大家都快成名家了!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在诗歌中还有许多例子,它们都让雨更富有人情味。你看,诗人想象着春雨出于爱心,把天和地织在一起;因为爱,她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呼唤乳名是大人和孩子最亲近接触的一种方式,使春雨更有亲切感。春雨和夏雨、秋冬之雨是不一样的。夏天的雨常常还带来电闪雷鸣;而秋冬之雨则会带来让人瑟缩的凛冽寒风。这亲切、温柔、细密的春之雨,让我们看到了水的涟漪,感觉到了生命的希望。让我们跟着她一同去寻找四处流淌的春的世界吧!
师:春雨来到大地,除了带孩子去寻找,拥抱春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
生(众):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6-9节的诗句。
(配乐第6节教师读,第7节女生读,第8节男生读,第9节全班齐读。)
师:春雨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杂):遥远、山峰耸立、白云满天的地方。
师:这是一个远景的描写,给人以十分广阔的空间遐想,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雨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大家如何理解“爱玩”,“我是幸运的”?
生1:说明“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生2:结合副标题,雨对孩子们说“我也爱玩,但是我幸运”,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有玩的时间,有玩的空间”。而回视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应试教育,却把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间和自由都剥夺了!
(生纷纷点头。)
师:雨多幸运啊,她是在“白云的襁袱中笑着长大的”,有什么含义?
生3:白云做的襁袱,那是多么的轻柔舒适啊。
师:很好,这和我们传统的育婴方式截然不同——大人把婴儿的手脚包在被子里,还拿带子捆起来,这极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和活动,这样被捆绑着长大的孩子怎么能“笑着长大”呢?春雨是快乐的,喜悦的,她是在一个可以自如活动的空间成长的,而这个空间,则是与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素质教育,还孩子的天性,还孩子的灵性,还孩子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
师:刚才说了,有困难,有挫折,不要紧,应该“勇敢地笑”,你们还能读出别的内涵吗?
(生思索后,表示想不到。)
师:看看副标题,再看写作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有独生子女出现了,而今天读这首诗的小读者,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骄”、“娇”二气众所周知,所以,春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作者没有板起脸来说教,而是把这种道理通过具体的文学意象表现了出来,你看——
(完成板书左、右斜线部分文字。)
(注:中间是“笑”字的变形、再创。)
师:只要勇敢地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春雨是这样的温柔、可亲、灵动、可爱,当她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之后,她便“不再回去”,她就“快乐地安息”,牺牲了,生命变成了孩子们嘴里的“那份甜”,给孩子们带来甜蜜的回忆。这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她为自己的奉献快乐!下面,请全班同学再次齐读全诗,要求做到整齐、响亮、有感情,读出诗的语言特点,读出春雨的特点,读出“爱的歌谣”的味道,行么?
生(众):没问题!
(放音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