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2)通过实验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几种盐的化学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理解。
【教法分析】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本节课应以资料展示和实验探究法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出重点。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
在教学设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强烈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因此设计本节课的学法为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单孔塞、导气管、滴管、食盐、食用纯碱、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石灰水、食醋等。
学生准备:教材、学案、纸帽等课堂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引入新课 【演示】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纯碱,然后分别加入少量食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 【引言】食醋和纯碱的反应,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来解释这个问题。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学生观察现象、猜想、思考讨论,对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演示实验,创设化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探 究 几 种 碳 酸 盐 的 用 途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相关用途。 【投影】播放“Na2CO3 NaHCO3 CaCO3的用途”视频,学生观看并记录。 【归纳总结】 Na2CO3 ——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 NaHCO3 ——小苏打,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CaCO3——大理石,石灰石,建筑材料,补钙剂。 【过渡】我们刚开始时看到的食醋和纯碱能够产生气泡,反应的原理是什么?我们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引导学生分组探究究实验11-1: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 Na2CO3 粉末和 NaHCO3 学生阅读、观看视频,并思考讨论、记录。 学生倾听、理解、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完成课本表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会几种盐在生活生产中具有的重要用途。 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分析推断能力,训练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探 究 碳 酸 盐 的 化 学 性 质 及 其 检 验 方 法 粉末,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若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实验现象:均冒出大量气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引导归纳】CO32-、HCO3-的检验:加少量稀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板书】碳酸盐的检验: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固体中含有CO32-。 【讨论】为什么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中有许多小孔,它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实验11-2: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Na2CO3+Ca(OH)2 == CaCO3↓+ 2NaOH 学生倾听、记录,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讨论分析后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和有机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松软可口。 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课本表格。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探 究 复 分 【提问】上面实验所对应的这些反应跟我们前面所学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哪些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关系讨论上面各反应的共同点。 【小结】都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板书】三、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学生找出各反应与已学反应类型的不同点,并寻找几个反应的共同点,尝试归纳。 学生倾听、讨论交流,理解并记录。 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解 反 应 的 概 念 及 其 发 生 条 件 AB+CD→AD+CB 【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利用交际舞表演酸、碱反应的实质。学生帽子上标上H+和Cl-,Na+和OH-,随着音乐响起,H+和OH-发生牵手形成H2O,而Na+和Cl-并不牵手,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 【投影】播放flash动画展示反应微观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的实质并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的实质 Cl-和Na+为旁观者 2、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Cl-和Na+为旁观者 3、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 Cl-和Na+为旁观者 【归纳并板书】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四名学生进行游戏,其余学生观看、思考、理解。 学生观看flash动画,讨论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归纳。 通过活泼生动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增强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 将抽象的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当堂反馈。
课堂 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归纳总结、交流汇报。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理解。
布置作业 课本P78“练习与应用”第1、3、4题。 学生完成习题. 及时巩固。
板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用途:
Na2CO3 ——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
NaHCO3 ——小苏打,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CaCO3——大理石,石灰石,建筑材料,补钙剂。
化学性质: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盐的检验: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固体中含有CO32-。
Na2CO3+Ca(OH)2 == CaCO3↓+ 2NaOH
三、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