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 倍
教学内容: 二年级第一学期 P33、P34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建立“倍”的概念和除法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可以联系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在数量关系上是一样的。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知识,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表内乘除法,并已经建立“倍”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学会运用所学的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样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几倍”的含义,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通过常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几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几倍的含义。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几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大象和长颈鹿图情境图,激趣引入
小丁丁、小巧、小胖和小亚一起来到动物园游玩,他们看到了什么
2、了解到两个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3、揭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板书:几倍
(创设游玩动物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1)出示:大象有10头,长颈鹿有5头,大象的头数是长颈鹿的几倍?
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探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方法一:把5头长颈鹿看做1份,大象的头数有这样的的2份,所以大象的头数是长颈鹿的 2倍。
方法二:大象是长颈鹿的几倍就是想10里面有几个5,算式10÷5=2。
(3)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验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1)出示大狮子和小狮子图,学生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2)列式计算
(3)小圆片验证
(探究新知,通过联系旧知,从倍的意义出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再用小圆片进行验证。)
三、联系生活、巩固认识
1、基础练习
(1)蓝鲸爸爸身长 24米,蓝鲸娃娃身长8米,蓝鲸爸爸的身长是蓝鲸娃娃的几倍?
(2)蓝鲸爸爸喷的水柱高12米,蓝鲸娃娃喷的水柱高4米,蓝鲸爸爸喷的水柱高度是蓝鲸娃娃的几倍?
2、比较辨析
(1)蓝鲸爸爸吃了6吨食物,蓝鲸娃娃吃了2吨食物,蓝鲸爸爸吃的食物重量是蓝鲸娃娃的几倍?
(2)蓝鲸娃娃吃了2吨食物,蓝鲸妈妈吃的食物重量是蓝鲸娃娃的3倍,蓝鲸妈妈吃了几吨食物?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以蓝鲸馆为主题,设计练习,巩固新知。并且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进行比较,逐步构建有关倍的相关知识体系。)
四、联系生活
你编一些生活中的几倍问题吗?
【联系生活,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说说图片中的倍数关系
(拓展联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几 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长颈鹿○○○○○大象 ○○○○○○○○○○大象的头数是长颈鹿的几倍?10÷5=2答:大象的头数是长颈鹿的2倍。 大狮子○○小狮子○○○○○○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 6÷2=3 答: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3倍。
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倍,对于学生来说时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进行了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先是让学生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注重知识迁移
数学源于生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生活中的数学是具有魅力的数学。通过动物图情境导入,让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数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这样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到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模型,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圈一圈,后说一说,突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倍”的含义。后又改变动物的数量,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倍”的含义。认识倍以后,我通过说一说圈一圈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摆、分、说等数学活动中,将动手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个几”与()倍的联系,很好的建立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模型,同时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直观——抽象,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去操作、观察、表达,对“倍”的含义有深刻理解,建立了“倍”与“这样的几份”、“几个几”的联系后,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计算。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学生理解了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原因,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形象——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再次得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1、整节课前松后紧,正是前面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操作、交流感受“倍”,使后半部分时间紧张。
2、在摆一摆、圈一圈花片,让学生表述环节,感觉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流利,可能是句子长,导致学生记忆困难;也可能还有学生不理解“倍”。可以再多请几位学生说说,加深印象。
3、在圈一圈环节,看到有同学没有按份数,一份一份的摆,我没有抓住这种课堂生成,及时强调:要明确把什么看成一份,突出有这样的几份。最后也没有适当小结: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强调圈时要一份一份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