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湖心亭看雪 第1课时课件(共28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湖心亭看雪 第1课时课件(共28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7 20:31:0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一山——西湖孤山
两堤
白堤
苏堤
三岛
小瀛洲
阮公墩
拓展阅读
花港观鱼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三潭映月
双峰插云
新课导入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尤以一山、两堤、三岛、十景著称。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前面的图片中“三岛”少了一个?那么少的这个是什么呢?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张岱,来看看这里的雪景!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义,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所描绘的雪景图,了解白描手法。
3.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湖心亭看雪
第一课时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明亡后,他不忘故国,参加反清斗争,后入山隐居,著书以终。他在回忆录中说: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其作品多缅怀往日繁华生活,寄寓故国之思,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著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快园道古》。本文出自《陶庵梦忆》。
关于作者
张岱自题小像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背景链接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ng)
(qiǎng)
(nán nán)
读准字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无标点 读文-----《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疏通文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一天凌晨(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后,我划着(拏:通“桡”)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湖上)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是白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这部分中“余住西湖”中“余”的古今含义有什么变化?
(1)大雪三日
“余”的古义是我,今义是剩下。
“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3.“是日更定矣”中“是”字怎么解释?
“是”不是今天的判断动词,当“这”讲。
(3)与余舟一芥
小草,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
2.在这部分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找一找。
(2)拥毳衣炉火
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重点词句
1. “看雪”的时间是____?
地点是____________
2 .写雪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__
崇祯五年十二月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往西湖
“绝”: 消失,从听觉上表现冬雪的威严。
感知内容
3. 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更定矣
指夜深人静之后,作者独舟去看雪。
4 .写湖心夜景
其总的印象是:
特写景物是: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堤亭舟人,痕点芥粒
全景
广漠
特写
渺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疏通文意
1.在这部分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找一找。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更”古义是“还”,今义是“更加”。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是“勉强”。
“白”古义是“酒杯”,今义是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客此”中的“客”是怎么活用的?
“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重点词句
3.再看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找一找。
①“是金陵人。”判断句,“是”表判断。
②“见余大喜曰”省略句,“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④“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与之)别。
4.结合全文注释,找一找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
词语 原句 含义




上下一白
副词,全、都
长堤一痕
数词,一
是日更定矣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
副词,还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色
酒杯
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副词,非常
形容词,跟“小”相对
1.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

2.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
拉余同饮
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3. 我的态度是( )
余强饮三大白
硬喝下
因为偶逢知己而无限喜悦
4.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 )

为什么?
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的情怀 。
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整体把握
2.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点明看雪的年月、地点、环境。
第二段:①看雪的具体时间,
描写所见西湖雪景;
②亭中会客经过;
③借舟子之口,抒发感慨。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矣(       )
(3)余拏一小舟(    )
(4)拥毳衣炉火(         )
(5)雾凇沆砀(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是金陵人,客此(    )
(8)及下船(   )
消失
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客居
等到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根据提示默写句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2.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尤以一山、两堤、三岛、十景著称。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前面的图片中“三岛”少了一个?那么少的这个是什么呢?
二、预习交流
1.关于“亭”(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关于作者。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明亡后,他不忘故国,参加反清斗争,后入山隐居,著书以终。他在回忆录中说: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其作品多缅怀往日繁华生活,寄寓故国之思,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本文出自《陶庵梦忆》。
3.背景链接。
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4.读准字音。
崇祯(zhēn) 更定(ɡēnɡ) 毳衣(cuì) 雾凇(sōnɡ) 沆砀(hànɡ dànɡ)
毡(zhān) 喃喃(nán) 更有此人(ɡènɡ) 一芥(jiè)
朗读课文
1.无标点读文。(PPT)
2.跟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疏通文意
(一)疏通第一段
1.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重点词句。
(1)这部分中“余住西湖”中“余”的古今含义有什么变化?
明确:“余”的古义是我,今义是剩下。
(2)在这部分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找一找。
明确:①大雪三日→“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②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③与余舟一芥→小草,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
(3)“是日更定矣”中“是”字怎么解释?
明确:“是”不是今天的判断动词,当“这”讲。
3.感知内容。
(1)“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
明确: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往西湖
(2)写雪大的句子是?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
明确: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从听觉上表现冬雪的威严。
(3)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明确:更定矣(指夜深人静之后,作者独舟去看雪。)
(4)写湖心夜景其总的印象和特写景物分别是什么?
明确: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景:广漠);堤亭舟人,痕点芥粒(特写:渺小)
(二)疏通第二段
1.结合注释,翻译第2段。
2.重点词句。
(1)在这部分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找一找。
明确: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古义是“还”,今义是“更加”。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是“勉强”。“白”古义是“酒杯”,今义是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客此”中的“客”是怎么活用的?
明确:“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3)再看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①“是金陵人。”判断句,“是”表判断。
②“见余大喜曰”省略句,“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与之)别。
④“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4)结合全文注释,找一找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
明确:①一:上下一白(副词,全,都) / 长堤一痕 (数词,一)
②更: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ɡēnɡ)/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ɡènɡ)
③白:上下一白 (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④大:大喜曰(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跟“小”相对 )
3.感知内容。
(1)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人
(2)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拉余同饮(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3)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余强饮三大白(强,硬喝下。因为偶逢知己而无限喜悦)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痴”;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的情怀。
五、整体把握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明确: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偶遇佳客。
2.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第一段:点明看雪的年月、地点、环境。
第二段:①看雪的具体时间,描写所见西湖雪景;②亭中会客经过;③借舟子之口,抒发感慨。
六、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矣(       ) (3)余拏一小舟(    )
(4)拥毳衣炉火(      ) (5)雾凇沆砀(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是金陵人,客此(    ) (8)及下船(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学法指导:
1.本文是游记类的小品文,理清记叙的要素。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课前查阅有关张岱的资料,“知人论世”透过质朴、淡雅的语言文字,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白描。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身世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先口译后笔译全文。
3.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2)下面句子有何特色,试加以体味。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 ) ②拥毳衣炉火( ) ③雾凇( ) ④一芥( )
2.解释加粗词。
①是日更定:( )②余拏一小舟:( )③上下一白:( )④焉得更有此人:( )
3.填空。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________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的_______文。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无标点读文意。(PPT)
2.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文中标注节奏)
二、疏通文意
(一)疏通第一段
1.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重点词句。
(1)这部分中“余住西湖”中“余”的古今含义有什么变化?
明确:
(2)在这部分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找一找。
明确:
(3)“是日更定矣”中“是”字怎么解释?
明确:
3.感知内容。
(1)“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
明确:
(2)写雪大的句子是?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
明确:
(3)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明确:
(4)写湖心夜景其总的印象和特写景物分别是什么?
明确:
(二)疏通第二段
1.结合注释,翻译第2段。
2.重点词句。
(1)在这部分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找一找。
明确:
(2)“客此”中的“客”是怎么活用的?
明确:
(3)再看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
(4)结合全文注释,找一找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
明确:①一:
②更:
③白:
④大:
3.感知内容。
(1)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
(2)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
(3)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
三、整体把握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明确:
2.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
第一段:
第二段:
四、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矣(       ) (3)余拏一小舟(    )
(4)拥毳衣炉火(      ) (5)雾凇沆砀(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是金陵人,客此(    ) (8)及下船(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学法指导:
1.本文是游记类的小品文,理清记叙的要素。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课前查阅有关张岱的资料,“知人论世”透过质朴、淡雅的语言文字,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2.白描。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身世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先口译后笔译全文。
3.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2)下面句子有何特色,试加以体味。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 ) ②拥毳衣炉火( ) ③雾凇( ) ④一芥( )
2.解释加粗词。
①是日更定:( )②余拏一小舟:( )③上下一白:( )④焉得更有此人:( )
3.填空。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________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的_______文。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案:
1.①gēng ②cuì ③sōng ④jiè
2.①完了,结束 ②撑、划 ③全白 ④哪能
3.张岱 小品
4.①见了我,大喜过望,说:“湖里怎么还有这位先生 ”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后与他们作别。
②划船的伙计喃喃地说:“别说相公发痴了,还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哩!”
5.(1)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2)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无标点读文。(PPT)
2.跟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疏通文意
(一)疏通第一段
1.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重点词句。
(1)这部分中“余住西湖”中“余”的古今含义有什么变化?
明确:“余”的古义是我,今义是剩下。
(2)在这部分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找一找。
明确:①大雪三日→“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②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③与余舟一芥→小草,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
(3)“是日更定矣”中“是”字怎么解释?
明确:“是”不是今天的判断动词,当“这”讲。
3.感知内容。
(1)“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
明确: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往西湖
(2)写雪大的句子是?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
明确: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从听觉上表现冬雪的威严。
(3)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明确:更定矣(指夜深人静之后,作者独舟去看雪。)
(4)写湖心夜景其总的印象和特写景物分别是什么?
明确: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景:广漠);堤亭舟人,痕点芥粒(特写:渺小)
(二)疏通第二段
1.结合注释,翻译第2段。
2.重点词句。
(1)在这部分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找一找。
明确: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古义是“还”,今义是“更加”。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是“勉强”。“白”古义是“酒杯”,今义是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客此”中的“客”是怎么活用的?
明确:“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3)再看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找一找。
明确:①“是金陵人。”判断句,“是”表判断。
②“见余大喜曰”省略句,“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与之)别。
④“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4)结合全文注释,找一找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
明确:①一:上下一白(副词,全,都) / 长堤一痕 (数词,一)
②更: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ɡēnɡ)/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ɡènɡ)
③白:上下一白 (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④大:大喜曰(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跟“小”相对 )
3.感知内容。
(1)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人
(2)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拉余同饮(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3)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余强饮三大白(强,硬喝下。因为偶逢知己而无限喜悦)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明确:“痴”;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的情怀。
三、整体把握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明确: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偶遇佳客。
2.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第一段:点明看雪的年月、地点、环境。
第二段:①看雪的具体时间,描写所见西湖雪景;②亭中会客经过;③借舟子之口,抒发感慨。
四、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矣(       ) (3)余拏一小舟(    )
(4)拥毳衣炉火(      ) (5)雾凇沆砀(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是金陵人,客此(    ) (8)及下船(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