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3.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提升观察、表述能力。
4.通过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 提升分析和综合能力。
5.通过观察活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6.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形成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教学难点】
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植物所用的器具。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生物世界】地面上的植物,讲述:地面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吧!
二、讲授新课
(一)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师】展示教材中形形色色植物的图片,组织学生对其名称进行竞答,对某些植物有了解的学生尝试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习性。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教师】做补充介绍。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教师】课件展示校园植物图片,讲述:校园里也生活着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植物,有高大的乔木,有低矮的灌木;有的茎直立挺拔,有的茎攀援缠绕;有的叶片宽大,有的叶片狭窄细长,这些植物你能认识几种?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
【学生】观察图片,尝试说出图中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生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它们吧!
(1)制订观察计划
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范围,运用科学观察方法,做好观察计划。
【教师】观察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小结】①有计划、按顺序进行观察;②如遇到不认识的植物,要虚心向老师和园艺师请教。也可以先记录特征和生长环境,经老师同意少量采集标本,调查完毕后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或查阅资料再完成记录;③要如实做好观察记录,进行记录时要认真、实事求是,记录特征时要抓住特点;④组内队员之间要善于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⑤活动时要有纪律性、组织性,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教师】观察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哪些工具?
【师生共同小结】纸、笔、卷尺、放大镜、相机、标本袋等。
(2)设计观察记录表
校园植物观察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主要特征 其他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1
2
……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记录表,再次完善观察计划和记录表。
(4)实地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的一个地点进行观察。
【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常见的植物,对它的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环境等进行适当的描述。可以将它画出来或用相机拍成照片,以便与同学交流。
(5)交流与展示
【学生】分组展示小组的观察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1)在你观察的植物中,是不是所有植物都开花?有哪些植物正在开花?有结果实或种子的吗?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不结果实的植物都很矮小吗?(3)树荫、墙角下的植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2.拓展延伸
(1)认养一棵树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认识校园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用途,选择一种最喜爱的植物认养,并为它制作“身份证”和“养护卡”,让更多的师生了解、爱护校园植物。
(2)设计家庭绿化方案
【教师】建议学生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植物赏花、观叶、品香、美化等功能,更要根据庭院、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等布局的采光、湿度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布置,充分展示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组织展览和评比:哪些方案能让家更美丽?哪些方案更合理、经济?
1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3.通过描述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点,提升观察、表述能力。
4.通过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 提升分析和综合能力。
5.通过观察活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6.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形成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教学难点】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桃花,桃的果实,蚕豆,花生及观察所用的器具。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生物世界】独特的种子传播,讲述:有些植物是用种子来传播后代的,你了解这类植物的特征吗?你知道种子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教师】让学生观察种子实物,尝试了解种子的结构,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种子外形的多样性)
【学生】观察种子实物或使用交互动画,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教师】讲述:我们把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大家在观察中发现你手中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讲述:花生、蚕豆、玉米等种子外面有种皮包被,我们称这一类种子是被子植物。松果外面没有种皮包被,我们称这一类是裸子植物。在我们的身边,大多数的种子都是有种皮的,都属于被子植物,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类植物吧。
1.观察桃
(1)观察桃树的外形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桃树的外形,提问:它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学生】回答。
(2)观察桃花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桃的花,认识桃花的基本结构。由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建议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花的基本结构演示)
名称 花萼(颜色、数目) 花瓣(颜色、数目) 雄蕊(数目) 雌蕊(数目)
桃花
【学生】观察桃花,认识桃花的基本结构。记录结果。
【教师】检测学生对花的基本结构的掌握情况。(建议使用交互练习:【知识探究】花的基本结构练习)
【学生】使用交互练习,进一步巩固花的基本结构相关知识。
(3)观察桃的果实
【教师】指导用解剖刀将桃切开,辨认果皮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教师】观察蚕豆、花生的果实,与桃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几种植物的果实,看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
【教师】果实的形状、颜色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基本的结构。(建议演示动画:【知识解析】从花到果实的过程)
【教师】总结:地球上被子植物有20多万种,是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地球上每个角落都有被子植物的分布。
2.观察马尾松
【教师】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的马尾松,它是一类四季常绿的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叶细长。每年秋天,雌球花都会发育成“松球果”。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马尾松的外形、叶和松球果的结构。讨论:(1)叶的形状是怎样的?与桃的叶相比,马尾松叶的形态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观察一个松球果,你有没有看到种子,种子外面有没有果皮包被?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被。大多数裸子植物是高大乔木,适宜生活在土壤干旱、贫瘠的地方。
【教师】你能判断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裸子植物吗?你判断它们是裸子植物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认识裸子植物的特征。
【教师】总结: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等树种组成的森林,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0%。我国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小结本节知识。(建议播放微课视频:【知识解析】种子植物)
课堂反馈
1.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B )
A.花瓣和雌蕊 B.雄蕊和雌蕊
C.花瓣和雄蕊 D.花冠和花萼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A )
A.由胚珠发育成种子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有真正的花 D.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3.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存在的重要意义是( B )
A.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B.保护种子
C.萌发较快 D.贮存营养
4.被子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下列哪个过程( C )
A.被子植物到春天开始发芽长叶 B.被子植物开出鲜艳的花朵
C.被子植物的种子开始萌发 D.被子植物到了秋天开始落叶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提升分析能力。
3.通过观察活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4.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形成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贯众、葫芦藓等植物,放大镜等观察用具。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绿色台阶”图片,出现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同学们知道绿色的台阶上主要是什么植物吗?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三)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提供新鲜的盆栽贯众和葫芦藓及其他实验用具,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1.观察贯众
【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贯众拿出观察。
(1)仔细看一看,贯众叶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有叶柄吗?叶的背面有没有一些“斑点”?这是什么结构?
(2)用尺量一量贯众的高度,想一想,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用放大镜观察贯众根的形态,在书上标注贯众植株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3)观察蕨、凤尾蕨、卷柏等蕨类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贯众相似吗?
【学生】观察贯众、蕨、凤尾蕨、卷柏等蕨类植物,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叶从茎处向上长,茎向下生有不定根,将植物固定在地面上,并从土壤吸取水分和养料。在成熟的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依靠孢子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
【学生】听讲,熟悉蕨类植物的特征。
2.观察葫芦藓
【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葫芦藓拿出观察。
(1)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叶,叶有没有叶脉?叶的厚度与贯众比较有什么区别?它的“根”与贯众有什么不一样?
(2)用尺子量一量葫芦藓的高度。想一想,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3)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4)将你观察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比较贯众和葫芦藓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 结构特征
叶 茎 根
贯众
葫芦藓
【学生】观察葫芦藓、金发藓等苔藓植物,回答问题,记录特征。
【教师】总结:苔藓植物植物矮小,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细丝状的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苔藓植物叶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还能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建议播放视频:【生物世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学生】听讲,熟悉苔藓植物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藻类植物与蕨类、苔藓植物的特征。(建议播放微课:【知识解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微课))
【学生】观看微课,熟悉藻类植物与蕨类、苔藓植物的特征。
【教师】讲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同学们知道各个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有哪些吗?(建议使用交互练习:【知识探究】植物的分类练习)
【学生】使用交互练习,熟悉各个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
【教师】评价、总结。
课堂反馈
1.蕨类植物在形态上的特点是( D )
A.只有真正的根 B.只有真正的茎
C.只有真正的叶 D.已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2.贯众的地上部分是( C )
A.整个植物体 B.根、茎、叶
C.叶片和叶柄 D.茎、叶
3.对苔藓植物起固定作用的结构( D )
A.根状物 B.根 C.不定根 D.假根
4.下列植物中,用孢子繁殖的是( C )
A.菊花 B.水稻 C.葫芦藓 D.红豆杉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