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认识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尝试完成“观察水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水绵,掌握观察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水绵的材料用具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一张春天池塘的照片,同时呈现法布尔的话“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启发学生思考:池塘的水为什么会发绿?(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水中的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水绵
【教师】藻类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植物,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也如此,这就是有藻类植物的原因。同学们平时看到过藻类植物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不同的淡水和海洋藻类,提问:这些藻类有根、茎、叶吗?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下面我们以水绵为例来进行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先用肉眼观察:
1.看一看:颜色?形状?
2.摸一摸:有何感觉?
3.找一找:有根、茎、叶吗?
【学生】观察、触摸水绵,并回答。
【教师】那我们如果想要知道水绵细胞的结构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建议使用视频:【教学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生】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明确操作步骤。
【教师】下面请大家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绵。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请同学将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形态在纸上画下来。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绘图。
【教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认为自己或同组同学在操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反思并完善实验过程。
【教师】提问:(1)显微镜下观察水绵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2)细胞呈什么形态?是怎样排列的?(3)和其他植物细胞相比显著的不同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请同学一起归纳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归纳并总结藻类基本特征。
(二)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藻类植物对我们人类有没有作用?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总结藻类植物的作用(建议知识卡片:【生物世界】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听讲或阅读卡片,认同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教师】那么藻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赤潮”、“水华”图片。讲解赤潮、水华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听讲】了解赤潮、水华的形成原因。
课堂反馈
1.藻类植物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是( B )
A.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都含有叶绿体
D.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根据下图填写水绵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 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水绵是由_____状的细胞组成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
答案:(1)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液泡
(2)长筒 叶绿体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