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 (填“增大”或“减小”)压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下潜到海底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三峡船闸是利用 的原理;书包带做得宽宽的,是为了减少 ;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形状的依据是根据 规律.
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瓶内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液面等高。甲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内液体对瓶底的压强为p1′;乙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内液体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 p2,p1′ p2′(两空均选填“>”、“=”或“<”)。
4.如图,甲、乙两容器中处于同一水平面的M、N两处受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则甲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p甲和乙容器底所受液体的压强p乙之间的关系是p甲 p乙;两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关系是ρ甲 ρ乙。(选填“>”“<”“=”)
5.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液体。小明先将微小压强计U形管的两液面调到 , 他再把同一支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相同深度处,观察U形管中两次液面的高度差, 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液体的密度较大。(选填“甲”或“乙”)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 ;密度最大的是 .如果在三个正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均选填“甲”、“乙”或“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其中13题14题为双选题)
7.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会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C.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8.如图所示,下面小实验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将胶头滴管的胶头里的空气挤走后再松开,液体会进入滴管
B. 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玻璃瓶(椭圆形),观察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
C. 装有液体的玻璃管,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
D. 海绵被放有砝码的小桌压陷得较深
9.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D.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
10.如图所示,利用海绵、小桌、砝码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通过对比能够解释“骆驼为什么会有宽大的脚掌”这一现象的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丙 D.甲、乙、丙都需要
11.如图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的情景,要使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变小,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放置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升
C.换用更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将装置到山顶上做实验
12.一个鱼缸用隔板隔开两半,分别装入体积相等的淡水和海水(ρ淡水=1g/cm3,ρ海水=1.1g/cm3),且两边水面相平,则( )
A.a、b点的压强相等 B.装入水的质量相等
C.装入海水的质量较小 D.a点的压强较大
13.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强
C.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4.如图所示,是小乐同学用水银来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的大气压是 760mm 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则玻璃管里的水银柱长度将不变
C.若将此装置从山下带到山上,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减小
D.若将玻璃管换成更细的,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
三、画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请在图中画出不倒翁所受的重力和对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16.如图,木块A在斜面B上静止,请作出A所受的重力G和斜面所受压力F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17.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
1 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 13.6×103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 Pa。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 她测量的值。(选填“大于”或“小于”)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
则玻璃管长度 。(选填“必须大于 10m”或“可以小于 10m”)
18.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选填字母);
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 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中字母和表示)
19.(1)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进行对比。在以上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 法。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甲、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 两图所示实验。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五、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2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龙家最近也买了一辆轿车,该车车身质量为1800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10-2m2,“五·一”期间,小龙一家到丽江自驾游,车内小龙一家及随身物品的总重量为2000N。(g=10N/kg)
求:
(1)汽车重力。
(2)此时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1.某公园要铸造一尊铜像,先用木材制成一尊跟铜像一样大小的木模。现测得木模的质量为63kg。(ρ木=0.7×103kg/m3,ρ铜=8.9×103kg/m3,g=10N/kg)
(1)求木模的体积是多少m3?
(2)需要多少千克的铜才能铸造成此铜像?
(3)求此铜像的重力。
答案
1.增大;变大
2.连通器;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
4.<;<
5.相平;乙
6.甲;丙;丙
7.D8.A9.B10.B11.D12.D13.B,C14.C,D
15.解:如图所示:
16.解:如图所示:
17.(1)9.3296×104 (2)大于 (3)可以小于 10m
18.(1)B (2)增大;上窄下宽 (3)上移 (4)BD;
19.(1)深度;无关;乙、丙;控制变量
(2)泡沫的凹陷程度;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甲、乙;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20.(1)汽车的重力为:G车=m车g=1800kg×10N/kg=1.8×104N.
(2)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和车上物体总重:F=G总=1.8×104N+2000N=2×104N;
小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4.0×10-2m2,
则车对地面的压强:;
21.(1)解:由ρ= 可得,木模的体积:
V木= = =9×10﹣2m3
答:木模的体积是9×10﹣2m3。
(2)解:由题知,铜像和木模的体积相等,即V铜像=V木=9×10﹣2m3,
所以,铸造成此铜像需要铜的质量:
m铜=ρ铜V铜像=8.9×103kg/m3×9×10﹣2m3=801kg
答:需要801kg的铜才能铸造成此铜像。
(3)解:此铜像的重力:
G铜=m铜g=801kg×10N/kg=8010N
答:此铜像的重力801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