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压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压强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7 20: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压强》教学设计 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用身边常见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本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中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情景,力求避免“科学探究”形式化。以探究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融入情感教育,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第1课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能设计并进行探究压力产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建立压强的概念。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观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调查、收集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养成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对压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对压强概念还很陌生,平时对改变物体形变的原因一直误认为是由压力大小决定的,而且成为了许多学生的思维定势,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建立压强概念,能区别压强和压力。
教材的编写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感受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求知欲。通过方便、直观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公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1.重点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2.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三角板1块;每组准备海绵块1个、长方体砖头两块。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请学生完成一个小实验,手拿一支圆珠笔分别用两手指顶着两端。体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学生一般会如实说出感受:食指有点疼,肌肉凹陷较深;拇指不觉得疼,肌肉凹陷较浅。
师:请同学们再看图14.1-14.2,并讨论插图旁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猜想予以鼓励并指出:上述现象均由压力的作用产生,这一节我们先来认识压力,通过本节的学习,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即什么叫压强等。板书课题,由此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了解学习物理就是用来解决研究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
(1).压力的概念。
师: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将黑板擦按在墙上。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学生画压力示意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作用点不在接触面上或方向不是压力的方向。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压力的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压力和重力一样吗?学生画重力的示意图,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对比压力和重力: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与重力无关。我们可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总结出:只有固体自由地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g(板书)。设计意图:采用对比的方法区别压力和重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师:出示插图: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在雪地上,穿滑雪板的人几乎没有陷入雪地,没有穿滑雪板的同学明显陷入雪地。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不一样,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可能回答: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⑵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都有关。⑷可以通过比较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学生活动:4人一组分组做课本p77图14.1-3图甲、乙、丙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巡视。教师请各组交流实验结论。学生一般都能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交流实验结果,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及时祝贺同学们的探究过程的成功。现在我们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设计意图:明确控制变量法在整个实验中的运用,给学生后面的设计实验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启疑、引导学生符合逻辑地进行猜想。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实验的设计较有难度,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共同自我地发现问题。
(3).压强的概念。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引导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要学生归纳出压强的概念: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77页2-4自然段弄清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2分钟后归纳总结。-------板书
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 公式:p=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注意:1m2=102dm2=104cm2=106mm2
3、 1pa=1n/㎡。(板书压强的单位)通过一些压强的大小引导学生体验1pa的压强很小。
4、 例题:p77页,学生试着不看解答自己完成,要求规范解题。(师下到学生中间去指导)。
5、反馈题: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帕?如果沿竖直方向向下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橡皮对桌面的压强将怎样改变?
(4)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
(5)课后思考题:增大压强和减小的方法有哪些?
(6)作业:课本p79页第3、4题。
设计思路
针对本节教学的要求,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先感受压力的效果,对压力有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做力的示意图来概括出压力的概念。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让学生在原图上作出重力的示意图,以此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学生知道压力的概念后,用一幅插图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由此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如图14.1-3所示,此现象学生易于理解并可由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