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巧解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巧解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18 09: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巧解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巧解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 设计意图
科  目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是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的知识之后的一节复习课,在复习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了辅助线的做法,利用辅助线巧解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2.让学生能通过做平行线解决数学中的“拐点”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2.引入了辅助线的做法,利用辅助线巧解数学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2 让学生能通过做平行线解决数学中的“拐点”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进一步渗透“消元”的数学思想.。2.引入了辅助线的做法,利用辅助线巧解数学问题。灵活作出辅助线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 (一)出示问题,诱导引入1问题出示(大屏幕):教材母题:如图,如果AB∥CD∥EF,那么∠BAC+∠ACE+∠CEF=( ) A.180°  B.270° C.360° D.540°请学生以平时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试着探究它的解法。完成之后,由各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将本小组的答案展示出来,与其他组的同学共享。 用问题的方式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活动  (二)出示问题,合作探究2.如图,直线AB∥CD,∠B,∠BED,∠D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师:没有截线就需要做辅助线,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一和问题二,发现题有什么不同?生:少直线EF,并且少CD∥EF师:引出课题:巧解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 引导学生从已知AB∥CD入手,有平行线找截线。
教学活动  (三)例题示范,巩固提高 变式:当点E运动到平行线的外边1.已知AB∥CD,点E为AB,CD之外任意一点.(1)如图1,探究∠BED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探究∠CDE与∠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老师先请学生回答解法之后,再将整个解答过程板书出来,供学生参考示范。 图形的变化适当的引导通过例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格式
教学活动  (四) 出示问题,合作探究变式:条件与结论互换2.如图,已知∠BED=∠B+∠D,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练习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活动 (五)巩固提高.变式:平行线间有多个折角3.如图,已知AB∥CD,∠B=∠C.试说明:∠BFE=∠FEC. 老师先请学生回答解法之后,再将整个解答过程板书出来,供学生参考示范。  引导学生说出在拐点处作出两条平行线
教学活动 (六) 出示问题,合作探究1.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 A.30° B.20° C.15° D.14° 练习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所学内容的迁移
教学活动 (八)归纳总结,畅谈收获1.在题设中有平行线时候,什么时候需要做辅助线?2.需要做辅助线的时候,在哪做,怎么做辅助线? 归纳可以强化学习效果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