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
综合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6分)
得分
1.(2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早在公元七世纪,就发现谷白皮具有预防脚气病的作用。谷白皮能预防脚气病是因为含有(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2分)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种食物( )
A.甜食
B.米、面等主食
C.含脂肪成分丰富的食物
D.含蛋白质、钙、磷等较多的食物
3.(2分)下列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的是( )
A.防止超载放牧 B.营造草场防护林
C.兴修草原水利 D.大量开垦草原
4.(2分)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会明显增多,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部位是
A.肺B.血液C.组织细胞D.心脏
5.(2分)从血管的分布情况看,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6.(2分)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异常。某患者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该患者可能病变的部位分别是( )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管和肾小囊
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小囊和肾静脉
7.(2分)某人喝酒过量后,说话语无伦次,走路摇摇晃晃,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酒精已伤害了脑干 B.酒精已伤害了小脑
C.酒精已伤害了大脑 D.酒精已伤害了大脑和小脑
8.(2分)下列营养物质中,能在纸张或布匹上留下油斑的是( )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水
9.(2分)关于输血和血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提倡初中生积极献血奉献爱心
C.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人体体重的1%~2%
D.紧急情况О型血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可大量但必须缓慢
10.(2分)我国的植树节是( )
A.3月12日B.4月15日C.5月1日D.6月1日
11.(2分)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B.视网膜和小脑
C.大脑和视神经 D.视网膜和视神经
12.(2分)在“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中,漏斗颈和凝固的动物油分别模拟的是( )
A.动脉 管壁堆积的脂肪 B.静脉 管壁堆积的脂肪
C.动脉 血栓 D.静脉 血栓
13.(2分)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如图所示,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必须消化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所吸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分)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
D.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
15.(2分)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B.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D.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16.(2分)江河让大地葱茏,热血使生命沸腾,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看到喜欢的球队进球感觉热血沸腾。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当同型血不足时,都可接受少量AB型血
B.血浆约占血液55%,淡黄色、透明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
D.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17.(2分)输血是抢救失血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但血型不合,会引起血液凝集反应,阻碍血液循环,导致死亡。若在A型血人的上肢输入了B型血,则成团的血细胞最可能滞留的部位是( )
A.上肢静脉 B.心肌毛细血管
C.肺部毛细血管 D.肺静脉
18.(2分)下列与安全用药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B.中草药是纯天然植物,无副作用
C.处方药要遵医嘱服用
D.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9.(2分)健康人体内,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
A.大分子蛋白质 B.各种无机盐
C.葡萄糖 D.水分
20.(2分)下列是人体下肢静脉血管血流情况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C.D.
21.(2分)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O2),排出二氧化碳(CO2),必须经过如下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B.②过程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氧气在③过程中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
D.完成③过程后,血液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22.(2分)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 )
A.吸血昆虫B.土壤C.空气D.接触
23.(8分)下表为A.B.C三种物质在人体的消化情况,C在口腔被初步消化,B物质在胃被初步消化.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1)(2分)根据三种物质的消化情况可知A、B、C三种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脂肪、淀粉 B.脂肪、淀粉、蛋白质
C.淀粉、蛋白质、脂肪 D.脂肪、蛋白质、淀粉
(2)(2分)对三种物质都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道是( )
A.口腔B.胃C.小肠D.口腔和胃
(3)(2分)物质C在小肠最终被消化为( )
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D.脂肪酸
(4)(2分)对三种物质都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肠液 C.胃液 D.胆汁
24.(2分)下面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1第10秒时膈在舒张B.曲线2第10秒时肋间肌在舒张
C.曲线1表示呼吸较快,深度较大D.曲线2呼吸较慢,深度较小
25.(2分)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A曲线可以表示吸气时胸腔容积的变化
C.在食物链为“草→羊→狼”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过度放牧,B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
D.B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流经小肠过程中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的变化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得分
食物 糖类(克) 脂肪(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毫克) 维生素C(毫克) 维生素D(毫克)
A 0.4 90 6 4 7 40
B 48 7 38 40 12 0
C 9 10 65 7 10 14
D 78 1 8 0 0 0
E 18 2 6 3 220 0
26.(7分)现在,有些同学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有些同学偏食、挑食,不爱吃蔬菜和水果等,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健康。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下表的5种食物,(各100克,除去水以外)的主要成分,帮助同学们拟定一个较为科学的膳食计划,回答问题:((1)(2)(3)(4)题中的食物只填表中的字母)
(1)(1分)为保证上体育课时同学们有充足的能量参加体育运动,早餐应多吃食物 。
(2)(1分)有的同学晚上看不清东西,建议他多吃食物 。
(3)(1分)有的同学感觉全身乏力,医生诊断为贫血,医生建议他多吃含 (填无机盐)多和表格中的食物 。
(4)(1分)李明同学牙龈经常出血,他平时应多吃食物 。
(5)(1分)一些同学长期以食物B作为主食,这些同学患 的几率较大。
(6)(1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健康生活是人们的愿望,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是 ,并且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7.(5分)截止2020年6月28日全球累计有10023005人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6月11日,北京在连续57天无新增确诊本地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截止6月26日24时,北京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297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5例。为防止疫情的再度扩散,北京对新发地等区域进行了封闭,要求人们居家隔离,并且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同时对新发地等地点进行了全面的消杀。请分析回答:
(1)(1分)新冠肺炎的病原体结构由 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与真菌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
(2)(1分)为从根本上防止新冠肺炎的传播,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已进入了三期试验。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新冠灭活疫苗相当于 。
(3)(1分)呼吸道内黏膜是人体生来具有的免疫防线,它们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 。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9分)
得分
28.(4分)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其中的 A,B,C,D 表示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温水
2 馒头碎屑、4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温水
3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5℃温水
(1)(1分)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1分)设置 1 号试管的目的是形成 ,本组实验的变量是 。
(3)(1分)D 步骤实验现象中变蓝色的是 号试管。
29.(5分)小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分别对三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处理:
(1)(1分)第2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正为 。
(2)(1分)第2号改正设计后,本试验共有 组对照实验。
(3)(1分)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 号。
(4)(1分)1、3号对照,两组间的变量是 。
(5)(1分)第2号改正设计后,1、2号对照,说明 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阅卷人 四、资料分析题(共1题;共10分)
得分
30.(10分)资料分析: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下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1分)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 ;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 ;鸡鸭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是 。
(2)(1分)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生态农业能实现人类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1分)在利用鸡鸭粪便、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的 ,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促进物质循环。
(4)(1分)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复杂,因而 能力较强。
(5)(1分)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如表: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可见,脚气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可见谷白皮能预防脚气病是因为含有维生素B1。
故答案为:B。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2.【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解: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多吃含蛋白质、钙、磷较丰富的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奶、蛋、鱼,瘦肉、豆类制品等。
3.【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防止超载放牧,是为了保护牧草被过度利用和破坏,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营造草场防护林,是为了防风固沙,防止草原沙漠化,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兴修草原水利,发展草原事业,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开垦草原是毁林开荒,会使草原面积减少,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D符合题意。
【分析】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在尊重草原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牧草和其他生物和发展草原事业。
4.【答案】C
【知识点】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人体排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剧烈运动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持,这就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5.【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
②“把脉”“切脉”指动脉,
③四肢的“青筋”是静脉,
④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6.【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该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生理过程异常所致。
故答案为:C。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
7.【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根据题干,喝酒过量后,说话语无伦次这是酒精上伤害了大脑,走路摇摇晃晃这是伤到了小脑。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脑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基础题,比较容易,明确: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调节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功能区。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小脑与运动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有关;脑干能调节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
8.【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能在纸张或布匹上面留下“油斑”的营养物质是脂肪。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的成分实验过程如下:
1、水分:取数十粒干燥的小麦放在干燥的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的地方,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试管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2、无机盐:用解剖针把一粒小麦种子串起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燃烧,种子先变成黑色的碳,碳继续燃烧尽后剩余少量灰烬.
3、淀粉:取面粉一匙,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好后置于玻璃杯内的清水中揉洗,观察清水变成乳白色液体;取洗液5毫升放入试管中加热煮成糊状,冷却后加几滴碘酒,观察颜色变蓝色.
4、蛋白质:继续揉挤面团,直到面团基本上消失,纱布内有淡黄色的具有粘性和延展性的物质.向黄白色的面筋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面筋变成红褐色,说明种子里含有蛋白质.
5、油脂:取小麦籽粒用火烘烤干后,切下胚,放在纸上挤压,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
9.【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A正确。
B.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初中生未满18岁,不符合无偿献血的条件,B错误。
C.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约4.5升。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C错误。
D.紧急情况O型血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可少量且必须缓慢,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他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不得已才采用。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约4.5升。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0.【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 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位植树节,A符合题意。
B. 4月15日不是中国的节日,B不符合题意。
C. 5月1日是劳动节,C不符合题意。
D. 6月1日是儿童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为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民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11.【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而视觉中枢处于大脑皮层上。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的结构:
图像的形成最终的落点在视网膜上,而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视觉中枢,视觉中枢处于大脑皮层上。
12.【答案】A
【知识点】心血管疾病
【解析】【解答】在“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中,漏斗颈和凝固的动物油分别模拟的是动脉血管、管壁堆积的脂肪,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日常饮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13.【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②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其结构特点是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是肝脏,②是小肠,③是胃,④是胰腺.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14.【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故A正确;
B、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故B正确;
C、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故C正确;
D、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故D错误。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肝脏,胃腺,肠腺等。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由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包括吸气和呼气。
15.【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作用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这些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相应的抗体,人体就不会再得甲肝病,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16.【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在输血时,应该输同型血为原则,当同型血不足时,都可接受少量O型血 ,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血液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55%,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在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因为白细胞数量是最少的,红细胞数量最多,所以,及时白细胞在炎症时数量增多也不会比红细胞数量多,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的组成、输血的原则,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有运输氧的作用,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17.【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型血的人输入了B型血会发生凝集反应的,而凝集成团的红细胞最先堵塞的部位应该是血液循环中最狭窄的部分。从上肢血液输入后血液循环途径为: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在上面这个循环途径中,肺部毛细血管的管腔最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血细胞最可能滞留的部位是肺部毛细血管。故答案为:C。
【分析】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三种血管的比较: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8.【答案】B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通过药品使用说明书,我们能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是否过期等信息,这是我们安全用药的基本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是药三分毒,中草药也是药物,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故B符合题意;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故C不符合题意;注意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19.【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人体内,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冲吸收作用,原尿和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20.【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 如图所示选项B、D的血管中较粗的一端箭头表示其内的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但是动脉血管内没有瓣膜;选项A、C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A、C、B表示静脉,且静脉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因此只有选项C表示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21.【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不符合题意;
B、②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B不符合题意;
C、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氧气在③过程中以氧和血红蛋白形式运输,C不符合题意;
D、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22.【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各自的特点如下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破伤风、狂犬病、沙眼、癣等
属于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的是吸血昆虫。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的传播必须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病原微生物经传播媒 介感染健康鸟。传播的媒介可以是生物体,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 传播媒介有以下几种:(1)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病鸟经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以 及粪便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形成的飞沫、尘埃感染健康鸟,使其 发病。(2)经饲料、饮水传播病鸟采食、饮水时,可引起饲料、饮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3)经污染的栏舍和用具传播被污染的栏舍和用具,未经消毒,病原微生物仍然存在并感染健康鸟,使健康鸟发病。(4)经人传播携带病原微生物的人也是传播媒介,当接触健康 鸟群时,可使易感鸵鸟发病。(5}经家禽、野鸟、鼠等动物传播对禽类许多传染病鸵鸟亦易感、因此防治禽类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传染病,也是间接 预防鸵鸟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23.【答案】(1)D
(2)C
(3)A
(4)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1)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C最先被消化,然后是B物质被消化,最后是A被消化,可以判断A代表脂肪,B代表蛋白质、C代表淀粉。故D符合题意。(2)C在口腔被初步消化,即C是淀粉,B物质在胃被初步消化,即B是蛋白质,A在小肠才被消化,即A是脂肪;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对三种物质都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道是小肠。故答案为:C。(3)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C在口腔被初步消化,所以C是淀粉,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故A符合题意。(4)参与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有口腔中的唾液、胃里的胃液、小肠中的肠液、胰液和胆汁,唾液中只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能够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促进脂肪的乳化,所以对三种物质都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肠液。故答案为:B。
【分析】(1)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2)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不需要消化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3)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这些物质的消化需要各种消化液的参与。
24.【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曲线1第10秒时肺容量减少,肺容积下降到最低点,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舒张,A符合题意;
B、曲线2第10秒时肺容量增加到最高点,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1曲线呼吸频率大概是3.33秒,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而曲线2的呼吸频率是2.5秒,因此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是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较小,C不符合题意;
D、由C分析可知曲线2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平缓,消耗的能量相对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增大。
25.【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实质;营养物质的吸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过程,因此A曲线可以表示吸气时胸腔容积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在“草→羊→狼”的食物链中,若过度放牧,导致草的数量骤减,然后羊的数量随着草数量减少而减少,最后狼的数量会随着羊的减少而减少,所以B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增加,而B曲线表示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6.【答案】(1)D
(2)B
(3)铁;C
(4)E
(5)佝偻病
(6)无毒、无害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1)糖类是最主要、最直接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食物D含糖量比较高,因此要保证上体育时同学门有充足的能量参加体育运动,则应该在吃早餐时多吃食物D。
(2)A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皮肤粗糙等,同学晚上看不清东西,应该是夜盲症,所以应多补充维生素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食物B中含维生素A较多。
(3)贫血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或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引起的,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所以如果贫血的话,应该建议他多吃含铁蛤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表格中食物C中含蛋白质丰富。
(4)如果缺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维生素C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比较丰富,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食物E中含维生素C比较多,所以李明同学牙龈出血,他应该多吃食物E。
(5)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食物B中不含维生素D,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如果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如果缺钙,幼年会导致佝偻病,中老年期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在青年时期长期以食物B作为主要食物时,会患佝偻病。
(6)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我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是无毒无害,并且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故答案为:(1)D;(2)B;(3)铁、C;(4)E;(5)佝偻病;(6)无毒、无害。
【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也能提供能量;
2、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3、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
4、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人体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
5、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6、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27.【答案】(1)蛋白质和核酸;病原体;无细胞结构
(2)抗原
(3)非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与真菌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为从根本上防止新冠肺炎的传播,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已进入了三期试验。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新冠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也就是抗体,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3)呼吸道内黏膜是人体生来具有的免疫防线,它们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28.【答案】(1)唾液(唾液淀粉酶)
(2)对照;唾液
(3)1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1号试管与2号试管相比,仅有一个条件不同。1号试管加入清水,2号试管加入唾液,故唾液为实验变量。该实验是探究唾液(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唾液(唾液淀粉酶)。
(2)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其中1号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对照;唾液。
(3)淀粉遇碘变蓝色,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所以1号试管变蓝。
故答案为:1。
【分析】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由图可知:A表示在1、2号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B表示向1、2号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清水和2毫升唾液;C表示将两支试管放在37°C温水中水浴10分钟;D表示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29.【答案】(1)2毫升清水
(2)2
(3)1
(4)温度
(5)唾液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第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2毫升唾液,第2号试管中加入的应该是2毫升清水,因此第2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正为2毫升清水.
(2)(3)第2号改正设计后,1、2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3是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3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唾液,不能形成对照,因此本试验共有2组对照实验;
(4)1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3号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降低,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1号;
(5)1、2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30.【答案】(1)农作物;消费者;捕食关系
(2)太阳能
(3)分解者;无机物
(4)繁多;自动调节
(5)湿地;生物圈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农作物;鸡鸭、牛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因此,鸡鸭和牛属于消费者;鸡鸭以蚯蚓为食,故鸡鸭和蚯蚓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2)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强。
(5)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他们生存的环境。
【分析】 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家禽、家畜为主,如果没有了人类的照料,农作物的优势就会被杂草取代,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