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2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2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7 21:46:20

文档简介

课题 《定风波》 授课老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使用班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透过文字内涵了解苏东坡的两个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和虚词赏析法探究苏东坡的两个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东坡发现快乐、制造快乐的能力和豁达乐观超然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 诵读法、比较分析法、虚词鉴赏法
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法和虚词赏析法探究苏东坡的两个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
难点 运用虚词鉴赏法理解苏东坡的心路历程并能迁移完成拓展题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知识链接补充】《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传》(节选) 《苏东坡突围》一、导入新课: 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可以说他既是文学家更是生活家,作为生活家的苏东坡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就是拥有发现快乐和制造快乐的能力。二、通过比较阅读和补充材料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1、整体齐读: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2、朗读比赛:遇到风雨的苏轼心情如何?(三学生单独朗读)3、总结:苏轼是个什么人?明确:人格魅力一:面对风雨,苏轼无畏洒脱、豁达超然。4、拓展比较,强化感悟:同样是遭逢失意,韩愈和柳永的态度有何不同?“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明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面对贬谪,郁愤悲观——《鹤冲天》 柳永面对落榜,消极颓废5、有感情的齐读,读出洒脱、大气、豁达、超然的苏轼6、补充阅读,探究苏东坡人格魅力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苏东坡爱吃猪肉,也善于烧猪肉,作过很多关于猪肉的诗歌,有《猪肉颂》、《炖肉歌》等。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在做官期间颇能为民谋事,如抗洪水、建黄楼,祈雨劝农、抗春旱,查石炭、利国铁,医病囚、治军政,兴旅游、弘文化等,获得当时徐州百姓的交口称赞。被贬时期为惠州人民请命,引蒲涧滴水岩之水进广州城,解决百姓饮水;在海南,指导挖井,改变海南饮用溪水的习惯……明确:苏轼的人格魅力之二:用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二、通过鉴赏虚词剖析苏轼被贬黄州历经风雨的心路历程。1、老师通过对比法朗读法先分析一例。从涵义和朗读语气上把握情感。虚词 涵义语气 情感莫 不要否定无畏之意2、请同学分析剩下的四个虚词。虚词 涵义语气 情感莫 不要否定无畏之意何妨为什么不反问挑战之意且 而且还要 强调蔑视之情却但是惊讶乐观之情也 并列、让步强调无所谓超然之情3、总结:苏轼面对人生风雨的心路历程:无畏——乐观——超然,由情到理的升华过程。4、小结:虚词鉴赏方法。虚词赏析方法:1、确定虚词涵义;2、朗读诗句,把握虚词语气;3、体会诗句,把握作者具体情感。三、连接高考,强调诗歌鉴赏中虚词的重要性。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2007全国1卷)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作者在这三个虚词中要表现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明确:“咨嗟”,叹词,叹息之意。酒醒后,词人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归乡探亲、扫墓而叹息。 “休”,休,副词,不要之意。面对着来自家乡的“故人”,有意避而不谈思念家乡的愁肠。 “且”,且,副词,暂时、姑且之意。避而不谈故乡,暂且将话题转移到品茶上。 极力排遣心中的乡情而又无法排遣的无奈、苦闷之情。四、课文总结附板书:定风波苏轼人格魅力: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心路历程:无畏——乐观——超然(情——理) 虚词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