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筛选信息,区别父爱与母爱,重新审视爱。
2、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评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教学重点:
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联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地震中母亲的遗言: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奇怪。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作者简介
弗罗姆(1900-1980),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这本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解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对象:父亲 母亲 孩子
内容:爱
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第一环节:爱的理解
1、学生自读文章,画出生字词,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2、找出每段的主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
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以外的世界的存在。
第二段:孩子不断长大,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第三段:论述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
第一部分(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四段:婴儿完全依赖母亲,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与母亲的关系不再像起初那样至关重要,而与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第五段: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爱。
第六段:概述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
第七段:阐释父爱的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第二部分(4—7段):人在成长过程中,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
第八段: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
第九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第十段:总结全文。
第三部分(8—10):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
第二环节:爱的感悟
自主研习
1、母爱的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2、父爱的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3、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有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多媒体显示)
年龄段 特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时期(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规律: 无爱 -- 被爱 -- 有爱 -- 创造爱
第三环节:爱的升华
交流探讨:
文中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第一种:“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爱的方式。
第二种:“我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2 、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明确: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良知,建立两个形象:把母
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之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独立、温和——来自母亲
自信、理智——来自父亲
读了文章,对母爱、对父爱,你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点什么?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 美 弗罗姆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 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 吕公著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 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风风雨雨,大家已走过了十六七载了,在这中间,总有许多的爱包围着大家,有来自你们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
2、弗罗姆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开始:给亲爱的父母或家人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者直接读給他们听。
3、阅读毕淑敏的文章《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
附: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爱的能力的发展: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
爱的对象的发展。(母亲 父亲 孩子)
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