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品读重点语句,领悟感受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能力目标:学会品读文本的技巧,进而把握全文的主旨;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学情分析:
高二阶段的学生情感趋于稳定,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对于生命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一些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随笔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是在组织教学时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东坡居士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蒙田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人生何其短暂,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一、走进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出身新贵族,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
二、了解随笔
随笔是随手笔录的一种散文体裁,或叙事或议论,篇幅短小,形式不拘。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心情,或是一点感悟,或是一个观点……
三、内容梳理
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阐释为什么要热爱生命。
第二段:过渡。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阐释怎样热爱生命。
理解分析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运用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对比
日子分为两种对比:“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的去‘度’”;“好日子”要“慢慢”“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
“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
2.“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
(既然生命的长度不可以把握,那生命的分量可以增加,增加了自己生命的分量,告别人生时,还有什么可惋惜?)
3.一、三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
第三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五、深入思考
1.“生之本质在于死。”
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要珍惜生命。
2.“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3.“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4.“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六、内容小结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感到苦恼。
七、拓展阅读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八、课后作业
1.许多人用尽毕生的精力诠释着生命,领悟着生命,发掘着生命的真谛,不同的经历对生命有着不同的思考,课后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推荐阅读: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 史铁生 《我与地坛》、张晓风 《敬畏生命》、 陆幼青 《生命的留言》 、张海迪 《生命的追问》、食指《热爱生命》
2.熟读课文,领悟并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