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7 22: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不仅字词大多生涩,而且语言习惯也不同于现在的白话文,让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相当费劲,以致让更多的学生望而却步。基于上述总体思考,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以诵读为途径的自读思路:设计导读练习,检查生字词落实情况,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然后老师引导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时代背景,为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做好铺垫工作。再进行以领悟为目的自学过程:完璧归赵的故事。最后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学习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的故事,完成对两个人物的形象解读分析及理解。本课重在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一方面,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和用法,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意义和内涵。考虑到本文相对简单,我就让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认真预习,争取通过自身的努力基本实现这一目标。另一方面,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教学目标】
1、学习“负荆请罪”,继续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认识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3、学习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对比反衬揭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等)。
2、运用反衬的手法练笔。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课堂导入:
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出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诵读“负荆请罪”(17-21段)。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负荆请罪”。
3、教师释疑(重点是“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固定结构”)。
三、具体研读:
1、分角色朗读。
2、翻译以下四组句子,注意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1)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关键词:徒)
(2)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关键词:引)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关键词:顾)
(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关键词:因、之)
3、总结四组句子中人物的性格形象:
(参考) 廉颇:心胸狭隘、居功自傲、勇于改过
蔺相如: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巧言善辩
4、总结个性化的语言和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
5、学生齐声朗读“负荆请罪”。
四、课外延伸:
1、对比反衬: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水色》
2、运用反衬手法刻画一个景物、事物或人物,表达某种情感。(100字左右)
3、鉴赏经典美文
《丑石》贾平凹
五、课堂小结:
咬定教材不放松,文言知识在其中。
文章不是无情物,手法致用多精通。
六、课后作业:
巩固全文文言知识。
【教后反思】
对于这篇传统课文,通过设计导读练习、连环图片欣赏、分角色朗读等环节,学生总的来说投入积极,学习任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他们的作业情况、上课交流讨论的表现来看,应该是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还提高了认识,尤其是提升了人格的品味。
因为即使是文言文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并没有一上课倒头就睡,相反是努力在答题,有书面作业的字迹为证,尽管还有许多的错误,但是敢写出来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多少可以弥补一些不敢大胆参与交流讨论的遗憾。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算是取得了小小的成功,有四点经验值得记下来:
其一,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兼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的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不是不具备这个能力而是懒惰造成的,就像他们讨厌老师满堂灌但一遇到问题首先就向老师求救,很少选择自救,不注重利用工具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使其自学的成果得到展示,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这次的导读练习就是本着让学生拥有一定成就感设计的,包含考查基本功、检查记笔记情况、考验独立思考能力三个部分,即使文言文知识再差的学生只要你认真跟着老师的节拍,在“把握课文内容”部分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就能得到课堂表现方面的满分,不会永远地灰心下去。在“积累基础知识”部分,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课文。总之,从正面一点点引导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尤其是战胜困难的快乐!
其二,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这次组织的分角色表演负荆请罪故事的环节其实是想看看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如何。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采取分小组选用两种语言形式交替表演:一是原文(文言文);一是白话文,可用地方方言。在玩乐当中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其三,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交流讨论环节,许多问题,很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到了自己学过的知识以及看到和听到的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能够举一反三。
总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掌握学生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方向,只要我能时时抱着研究的态度,就能不断地走对“教学得法”的路,收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些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费时多,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虽说教会学生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但是我还是要在这个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就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弱,以后还要加强此方面的锻炼,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
丑 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