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7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7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7 23:0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李商隐的讽刺风格。
2、学习本诗的对比表现手法和叙事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典诗歌已经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对于咏史诗在讲解《杜甫诗三首》中也有涉猎,他们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鉴赏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反复咀嚼体验诗歌这一含蓄细腻,情感见长的文体,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激发审美情趣,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 诗歌中的讽刺意味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讲解咏史诗的概念,回忆学过的咏史诗,比如杜甫《咏怀古迹》,杜牧的《赤壁》《过华清宫》。介绍《马嵬》写作背景。
2. 初读诗:老师范读,抽读,齐读,形式不一,让学生做到熟读,整体感知诗歌。
3.再读诗,自读,品味讽刺性的语言。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也对李杨二人的爱情进行了评论(如:君王掩面呼不得,回看血泪相和随;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可见白居易对李杨二人的爱情是有同情惋惜的。
问题设计:自读并思考:这首诗中你觉得李商隐对唐玄宗是什么态度?(讽刺)你从诗中哪些词语感觉到讽刺的? (学生自己找,如:“空闻”“无复”“如何”……)
4.除了这些讽刺性的词语,这首诗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讽刺?(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5.讨论,分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在叙事结构上或叙事顺序上有什么特点?(倒叙)具体是怎样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6、写作目的:这首诗除了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还有什么目的?(插入当时李商隐所处的晚唐背景。)——借古讽今
7、带着理解到的情感,再读全诗。
六、教学活动
比较阅读:读读袁枚的《马嵬》(PPT展示),说说两首诗在手法上有何相同?情感上有何不同?
七、作业:
1.背诵全诗。
2.写一则不少于300字的评论,说说你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的看法。
板书设计:
(
他生未卜——此生已休(贵妃已死——玄宗痴想)
)
(
宫外逃难生活——宫中享乐生活(昔乐今哀,昔安今危)
)
(
讽意至深
) (
对比
)
(
马嵬之变——七夕盟誓(夫妻永隔)
)
(
天子——普通百姓(天子无能)
)
(
贵妃已死,玄宗痴想
)
(
讽刺唐玄宗的失败
) (
马嵬之变,七夕盟誓
) (
“马嵬之变”后的凄凉
) (
倒叙
) (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