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过程与方法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体会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并能做出恰当的评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导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二、背景介绍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相互攻伐,战事不断,劳役繁重,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劳力不足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鉴于此种情况,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
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一)提出问题: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二)分析问题: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王道之始”和“ 王道之成”)
(四)得出结论:保民、教民,则天下之民至矣
五、细读课文,分层次疏通字词句
(一)第一段
之:助词 于:对于 凶:荒年,收成不好 然:这样
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无如:比不上 加:更
(二)第二段
填:形容鼓声 鼓 :动词 既:已经
曳(yè):拖着 兵:兵器 走:逃跑
或:有的人 直:只是,不过 无:通“毋”
(三)第三、四段
1、重点字词
数:cù ,密 罟:gǔ ,网
洿:wū,洼地积水 丧:sāng,办丧事
树:种植 衣:yì ,动词,穿 畜:xù ,畜养
谨:认真从事 庠xiáng序:学校
申:反复陈述 悌:tì 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同“斑” 王:wàng,为王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四)第五段
检:约束 莩:pi ǎo ,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罪,动词,归罪
非我也,岁也。(否定式判断句)
六、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七、探究孟子的论辩艺术
(一)长于诱导,层层深入
(二)善用比喻,明白晓畅
(三)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四)运用排偶,气势磅礴
七、作业
(一)整理课堂笔记,梳理文言知识。
(二)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三)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解决措施(“王道之始”和“ 王道之成”)
得出结论:保民、教民,则天下之民至矣
课后反思
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点对于文言文教学尤其重要。本节课无论是字词句教学,还是篇章结构教学,我都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学生上课的表现将可能影响课堂任务的完成。
层层深入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