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23 09: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一、我们讲 请几位同学上台讲一讲你学习21课的收获 二、我们读
1、齐读课文注解①,了解作家作品。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本文韵脚: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一)先听读课文,再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 xīn”、“牍 dú”。
(2)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思路。2、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二).结合课文,依次思考、讨论以
下问题:(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
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
①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②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③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实),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虛实结合,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呢?明确:
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
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三). 小结本文思路: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3、品味剖析——领悟意境美(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采用拟人
手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
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
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
这景色的喜爱之情。(2)“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
“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4、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1).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2).请同学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3). 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陋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5、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象征手法:  托物   言志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修辞手法:比兴、比喻、对偶、反问、
引用
本节小结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主题(主旨句)?
“惟吾德馨”。6、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三、我们练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 尊君在不
B、惟吾德馨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C、斯是陋室 先生是年乃能言
D、何陋之有 无丝竹之乱耳B不否只、仅仅是这宾语前置的标志取消句子独立性2、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眏入市中。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平民。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D、孔子曰:“何陋之有?”
译:孔子浼:“有什么简陋的呢?”
B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作者以诸葛亮、杨子云居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C、文章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中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D、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D4、背诵课文作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