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昼夜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不同。
2、知道地球上昼夜现象与地球形状、阳光照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3、简单认识地球仪。
二、科学探究:
1、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同一时间的昼夜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昼夜现象的原因。
3、学习使用地球仪。
三、科学态度:
1、通过昼夜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索地球科学的乐趣。
2、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先进的航天技术,增加学生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知道昼夜产生的原因。
正确使用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带入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现在是北京时间多少呢?
生:现在是9时10分。
师:那我们学校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生:白天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北京时间9时10分里约热内卢是白天还是黑夜?
生:黑夜
师:同学们同样是北京时间9时10分,为什么我们是白天,里约热内卢是黑夜,这说明了不同地区的______是不同的。
生:说明了不同地区的昼夜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照片观察,了解到同时刻不同地区的昼夜不同。从而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学习
活动1:复习地球仪的特点
复习认识一般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复习南北半球、赤道、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地球仪的知识,会使用地球仪。
活动 2.1 :昼夜现象产生的条件
(1)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里约热内卢,思考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用电筒模拟日照现象,思考为什么北京是白天,里约热内卢是黑夜。
(3)在实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简练的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更逻辑地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先分别观察北京和里约热内卢在哪个半球,并且思考两地位置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1:北京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生2:里约热内卢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生3: 发现两地的位置刚好是相对的。
师:用手电筒在地球上照亮北京,观察这时里约热内卢是什么时间,想想为什么。
生1:当北京是白天时,里约热内卢是晚上。我发现手电筒照亮的范围是有限的,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生2:我发现地球是实心的,不透光的。
师:总结--1、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寻找北京和里约热内卢的位置,思考两者之间有什么特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学会总结规律。
活动2.2 昼夜现象的分布
在地球仪上找出,巴黎、悉尼和北京的位置,思考当北京是白天时,悉尼是白天,巴黎却是黑夜,根据这现象假设昼夜分布与哪些方向有关?
想想以北京为中心,悉尼在北京的哪边,巴黎又在北京的哪边。
生1:我发现昼夜半球与南北没有关系。
生2:我发现昼夜半球与东西有关系。
师:总结--昼夜现象是东西分布的。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寻找位置,提出假设,思考两者之间有什么特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学会总结规律。
小结:1、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2、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
3、昼夜半球是东西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