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21·沈阳高二检测)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推动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2.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时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劳动保险 D.医疗保险
3.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
4.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上山下乡运动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5.(2021·大连高二检测)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理解正确的是 ( )
A.建立“福利国家” B.深化全民公共卫生意识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以救死扶伤为宗旨
二、非选择题(30分)
6.(2021·鞍山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由于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中,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新闻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特点及原因。(2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影响。(10分)
【备选习题】
1.(2021·沈阳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如图)。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据此推知 ( )
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2021·海口高二检测)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
PAGE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21·沈阳高二检测)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推动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解析】选C。题干所给内容为1981年美国政府预算中关于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和其他项目削减的金额,从数据来看是逐渐增加了削减量,根据所学和削减内容可知,这主要削减的是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财政支出,说明国家在减少经济干预,据此可推断出这是在经济出现了“滞胀”的情况下,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故C正确;A、B、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时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劳动保险 D.医疗保险
【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险制度,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阶段,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现在我国农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故选D。
4.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上山下乡运动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解析】选C。1961年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对农村实行的医疗卫生改革,也是调整的表现。
5.(2021·大连高二检测)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理解正确的是 ( )
A.建立“福利国家” B.深化全民公共卫生意识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以救死扶伤为宗旨
【解析】选B。题干材料“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反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应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公共卫生意识的深化,逐渐形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故B正确;A、C、D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理解均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30分)
6.(2021·鞍山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由于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中,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新闻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特点及原因。(2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可知,流感发现时间是在1918年1月,结束时间是在1919年,持续时间久;根据材料可知,流感波及主要欧洲、美洲国家,波及范围广;根据材料“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可知,危害性极大。原因:根据材料“由于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中,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影响;根据材料“由于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可知,各国政府缺乏警戒;根据材料“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新闻管制”可知,各国实施新闻管制;根据材料“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可知,专业刊物的误导;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当时的民众缺乏防疫意识;根据材料“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可知,旧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框架失灵;根据材料“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可知,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不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未形成。第(2)题影响:根据材料“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可知,大流感致使大量青壮年死亡,打击士气,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根据材料“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疫情,各国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战争资源,影响了战局;根据材料“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可知,大流感促使国际卫生组织建立;为其他国家传染病防治提供借鉴。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久,波及范围广,危害性极大。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影响;各国政府缺乏警戒;各国实施新闻管制;专业刊物的误导;民众缺乏防疫意识;旧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框架失灵;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不畅;国际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未形成。
(2)影响:大流感致使大量青壮年死亡,打击士气,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为应对疫情,各国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战争资源,影响了战局;促使国际卫生组织建立;为其他国家传染病防治提供借鉴。
【备选习题】
1.(2021·沈阳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如图)。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据此推知 ( )
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解析】选A。由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赤脚医生的出现对于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B不正确;C说法不正确;D“圆满解决”的说法不正确。
2.(2021·海口高二检测)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措施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正确;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不是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A错误;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C错误;建设“福利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D错误。
PAGE(共34张PPT)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迅速发展,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内容包括什么 建立的过程及表现是怎样的
(1)内容: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2)过程及表现。
基本
医疗
卫生
体系 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完善各层级医疗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公共疾病的防控: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
公共卫生的监督:取得很大进展
医疗
卫生
服务
体系 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其药品供应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现代
医疗
保障
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使全民病有所医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情境一】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思维交互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科技进步、国家政策。
【情境二】 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特点: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完备;医保覆盖人群广;法定医保为主,私营医保为辅;立法先行,强制实施等。
【史论生成】
世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条件
1.政治: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民主化进程加快;民权斗争兴起;民主权利扩大。
2.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
3.思想:民主、平等、民权、公民意识、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
4.法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立法的保障。
5.民间: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志之士的推动。
6.科技:医学理论、医学技术、治疗技术等的发展和推广。
【深化点拨】医疗保障是解除国民疾病后患并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制度安排,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
知识点二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影响 表现
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①___________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②重视防疫工作、有效控制疫病;③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基础医学
影响 表现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①注重___________建设,科学处理垃圾等;②乡村卫生条件有所改观;③个人卫生习惯改善;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保护健康的_______________
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①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②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③重视___________及心理健康
公共卫生
爱国卫生运动
精神卫生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情境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医疗保健站发展到1万个,从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
——摘编自曹普等《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变化: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体制覆盖区域更广;以集体经济为基础。
影响: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赢得了民众对新政权的支持。
【情境二】 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特点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特点: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覆盖面和受益人群范围逐步扩大;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民众基本权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作用: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史论生成】
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显著成就
1.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3.医疗保障覆盖人口范围逐步扩大。
4.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5.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深化点拨】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它面向广大民众,涉及千家万户。医疗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课题素养达标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 )
①基本医疗卫制度
②医疗服务制度和药品供应体系
③医疗保障体系
④养老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养老制度不包含在内,因此A正确,B、C、D排除。
2.(2021·天津高二检测)“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政策。”这说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C.遏制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D.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
【解析】选B。根据材料“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B正确。
3.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小虫”
是指 ( )
A.血吸虫病 B.百日咳
C.肺结核 D.麻疹
【解析】选A。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于是毛泽东创作了两首七律诗,题为《送瘟神》,故选A。
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延安医科大学题词,指示医疗工作者应该 ( )
A.为人民群众服务
B.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C.强化为患者服务意识
D.健全医疗组织
【解析】选A。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延安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故选A。
5.(2021·北京高二检测)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的疫情。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解析】选C。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努力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长期肆虐的疟疾疫情,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疫情防控成效显著,C正确;西南疫情的基本解决不能说明地域发展差异的缩小,也不能说明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更与21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无关,故A、B、D错误。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卫生组织系统不断完善,这一组织体系最大作用是
( )
A.增强了中国卫生服务意识
B.有利于降低药费标准
C.为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
D.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
【解析】选C。中国卫生组织体系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群众性卫生组织,为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故选C。
7.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解析】选B。材料“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8.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
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
时代。”这是指 ( )
A.断肢再植手术 B.针刺麻醉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试管婴儿
【解析】选C。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判断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9. 2020年初,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迅速蔓延,疫情非常严重。全国4万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一个多月时间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 ( )
A.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和发展
B.人民的支持和救援
C.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
D.医疗技术水平先进
【解析】选A。根据材料“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可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正确;B、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极端落后。1950年前后,东北各省率
先自发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办法兴办基层卫生组织。1951年,卫生部要求
基层人民政府加强基层卫生工作,大力训练“接生员”等初级卫生人员,号召个体
医生组建“联合诊所”。1955年,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合作
社自发组织的保健站和医疗站。它们基本是在乡政府领导下,以自愿为原则,每
个农民缴纳几角钱保健费,便可享受免费预防保健及免收挂号费、出诊费、注射
费的服务。到1956年底,这些省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医务人员约10
万人。1960年,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随后,卫生部组织大批卫生技术人员下乡,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广泛建立合作医疗学习范本。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20%-30%,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摘编自姚力《中国共产党对
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东北各省率先自发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办法兴办基层卫生组织”“卫生部要求基层人民政府加强基层卫生工作……号召个体医生组建‘联合诊所’”得出从地方自发探索到中央主导推行;根据“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得出从局部地区到全国普及;根据“卫生部组织大批卫生技术人员下乡,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广泛建立合作医疗学习范本”得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重视培养农村卫生人员。第(2)题意义:根据材料,可分别从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为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积累了有益经验等方面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