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济宁高二检测)下表为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伦敦和其他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时间 伦敦占英国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其他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1670年 70% 30%
1750年 55% 45%
1801年 38% 62%
A.伦敦城市经济的衰退
B.城市化进程的普遍加快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
2.(2021·北京高二检测)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 )
英国总人口与城市总人口(万人)
年代 全国总人口 城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1520年 240 12.5 5.21%
1600年 411 33.5(伦敦22万人) 8.15%(伦敦占有5.4%)
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
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3.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
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C.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
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4.(2021·天津高二检测)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化率(%) 17.9 19.4 26.4 36.2 47.5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5.(2021·天津高二检测)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 )
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
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6.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1978年 3.6 8.1
2000年 10 24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7.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农村民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 )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8.(2021·菏泽高二检测)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示意图。对示意图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
9.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饱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10.(2021·大连高二检测)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71年阿克莱特纺纱厂第一个烟囱的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至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经济结构变化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11.(2021·大连高二检测)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伦敦烟雾事件还是夺走了超过12 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 )
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
12.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蒸汽机车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化学工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
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二 英国的城市兴起与繁荣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曼彻斯特在产业革命刚开始时(1760年),人口仅万余,到了19世纪中叶,人口已达到40万,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180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到1900年人口达到了453.6万。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简要说明欧洲近代城市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11分)
【备选习题】
(2021·葫芦岛高二检测)(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9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8分)
PAGE十一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济宁高二检测)下表为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伦敦和其他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时间 伦敦占英国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其他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1670年 70% 30%
1750年 55% 45%
1801年 38% 62%
A.伦敦城市经济的衰退
B.城市化进程的普遍加快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
【解析】选B。根据表中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伦敦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下降,工业中心纷纷出现,其他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比重上升,说明城市化进程的普遍加快,B正确;18、19世纪伦敦城市经济并未衰退,A不符合史实;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与人们生育观念无关,C错误;城市人口分布不能说明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D错误。
2.(2021·北京高二检测)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 )
英国总人口与城市总人口(万人)
年代 全国总人口 城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1520年 240 12.5 5.21%
1600年 411 33.5(伦敦22万人) 8.15%(伦敦占有5.4%)
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
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解析】选A。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表格中1600年英国早期城市总人口33.5万人中伦敦占22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8.15%中伦敦占有5.4%,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无论在城市总人口还是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中,都体现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即这时期城市化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A正确。
3.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
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C.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
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B。从题干中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均呈现“都会化”现象的信息可知,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城市蓬勃发展,故选B。A、C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主旨没有涉及工商业发展的原因,而是在谈工商业发展的影响,D错误。
4.(2021·天津高二检测)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化率(%) 17.9 19.4 26.4 36.2 47.5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解析】选B。根据题干表格数字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故B正确;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有所缩小,但“基本消失”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各区域之间,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5.(2021·天津高二检测)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 )
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
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解析】选C。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其公共性,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任何人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故选C;A、B、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6.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1978年 3.6 8.1
2000年 10 24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解析】选D。据题干时间信息1978—2000年可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D正确。
7.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农村民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 )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解析】选D。从材料的信息“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明显可以看出,农村居住条件逐渐得到改善,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出农村民居装修水平超越城市,也看不出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和农村之间的地区差异日趋缩小,排除A、B、C。
8.(2021·菏泽高二检测)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示意图。对示意图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
【解析】选B。1960年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还进行“上山下乡”运动,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因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正确;从示意图可知,1949—1960年我国城市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无法得出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结论,排除A;我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排除C;1978年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排除D。
9.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饱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解析】选B。人们“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空气污染,人们向往清新空气,故B正确;1841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多样化,故A错误;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因为公园环境好,与工人阶级需要无关,故C、D错误。
10.(2021·大连高二检测)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71年阿克莱特纺纱厂第一个烟囱的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至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经济结构变化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在英国设立,从而吸引大批人口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11.(2021·大连高二检测)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伦敦烟雾事件还是夺走了超过12 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 )
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
【解析】选C。19世纪欧洲大多数居民的健康遭受大气和水污染等的影响,虽然英国有相关法令出台,但依然存在因污染引发的重大事件,说明当时环境问题严重,只有英国一国的努力不够,治理污染需要欧洲各国的努力,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C正确;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能说明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A错误;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误;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没有概括出材料主旨,D错误。
12.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蒸汽机车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化学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A。根据图片信息“汽车”“油”“氧气”可知,图片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来的交通发展和空气污染的现象,故选A;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排除B; C、D图片信息没有提及,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
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二 英国的城市兴起与繁荣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曼彻斯特在产业革命刚开始时(1760年),人口仅万余,到了19世纪中叶,人口已达到40万,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180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到1900年人口达到了453.6万。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简要说明欧洲近代城市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11分)
【解析】第(1)题“新变化”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原因”结合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回答。第(2)题“原因”结合18、19世纪英国的发展,可从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方面回答;“影响”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思考。
答案:(1)新变化:通商口岸迅速发展;出现新兴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
原因:开放通商口岸;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等。
(2)原因:圈地运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革命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等。
影响:促进文化发展;促进民主政治进步;促进工人运动。(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备选习题】
(2021·葫芦岛高二检测)(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9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8分)
【解析】第(1)题从“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在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后继续平稳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来回答。第(2)题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根据“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看出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的“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信息可以看出,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否则可能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答案:(1)发展特点:①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②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③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
经济因素: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2)兴起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进程缓慢原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②城市化起步晚;③工农业生产水平低;④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3)评价: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②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③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④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PAGE(共49张PPT)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演进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又是怎样的
1.背景: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_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
市。
2.西方国家的城市化:
(1)英国: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_________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
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_____的国家。
(2)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
加快。
工业生产
工业革命
50%
3.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_____、
_____、_____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
___________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49-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
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0.6%提高到19.7%。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
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上海
天津
广州
工商业城市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发展
【情境一】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化的因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
【情境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
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
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
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
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
国家。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历史解释)
提示:起步早;速度快;以发展新城市为主。
探究2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情境】 1860年后,天津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近代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 700亩,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银行、商场、俱乐部、电影院等。
——摘编自唐诗《近代天津开埠与城市发展》
【思维交互】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近代天津城市的特点。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具有显著的半殖民地特征;城市功能完备,城市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中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工业化、城市化特征显著。
影响:促进了中西方交流,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有利于中国经济、交通、思想、文化、生活的近代化;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史论生成】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与根本动力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4)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5)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深化点拨】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心城市应该不断加强“城市带”和“区域经济”的规模、布局、功能的完善。
知识点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1.“安居乐业”“居者有其屋”是朗朗上口的老百姓话语,说明了居住条件的重要
性。近代以来人们的居住条件有哪些改善
(1)建筑技术的革新。
时间 技术革新
19世纪
50年代 美国人发明了_____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19世纪
70年代 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_______________
20世纪
以来 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电梯
钢筋混凝土技术
(2)生活服务。
①原因:_____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②功能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从最早的慈善救济
发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个方面。
③表现: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
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
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
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_____________更加多样。
④影响:各种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城市
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
文化娱乐生活
2.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近代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发
展、完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情况
是怎样的
(1)时间: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西方国家基础设施完善的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水网管道: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百姓家中。
②照明: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③通信: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④交通: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
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
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①②③④
3.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西方国家城市的建设也影响到中国。近现代中国基础
设施发展完善的情况是怎样的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居住条件的改善
【情境】 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展览会上,奥迪斯先生公
开展示了他的安全升降机。他站在载有木箱、大桶和其他
货物的升降机平台上,当平台升至大家都能看到的高度后,
他命令砍断绳缆,制动爪立即伸入平台两侧的锯齿状的铁
条内,平台安全地停在原地,纹丝不动。此举迎来了观众热
烈的掌声,奥迪斯先生不断地向观众鞠着躬说道:一切平安,先生们,一切平安。
【思维交互】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电梯、钢筋混凝土技术等建筑技术的进步,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何影响 (历史解释)
提示:建筑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房屋越建越高;跨度越来越大;使用性能越来越好;发挥人类房屋建筑中的艺术性。
探究2基础设施的发展
【情境一】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燃烧煤油或煤,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思维交互1】据材料概括煤油灯或煤气灯的局限性。电灯取代煤油灯(煤气灯)反映了什么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提示:局限性: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使用不方便;不安全。反映: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情境二】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的掠影
【思维交互2】图一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在19世纪末,欧洲的城市已经有了自来水,图二反映了当时我国城市人们怎样的生活状况 根据材料,如何看待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进程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提示:实质:是中西方文明在中国的碰撞(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
生活状况:挑水吃,生活环境差,生活质量低。
看待:20世纪初的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但是在交通方面出现了近代化的趋势。
【史论生成】
基础设施的作用
1.净化环境。比如垃圾桶,当把垃圾主动扔进垃圾桶时就可以保持卫生的干净。
2.方便市民。比如一些健身器材,宣传栏等。
3.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塑造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城市形象,充分展示了现代都市社区政府“一切为了社区成员,为了社区每一个人”的价值理念。
4.凝聚人气,化解城市空心化现象的压力。都市社区公共设施免费使用将大大降低社区常住成员的生活开支,同时吸引更多高层次的外来人入住,从而保持社区地块的土地资源价格和房价稳定,增加社区的税收,提升社区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这是现代政府提供免费公共产品带来的良性互动结果。
5.提升人的素质,人们在接受公共设施免费服务的过程中,感受最多的是现代文明城市的温馨,强化的是一种现代公共意识,养成的是一种良好的消费习惯,有利于构筑都市社区健康的精神家园,打造完美的城市精神,从而增进社区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深化点拨】基础设施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知识点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1.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以往几千年,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严重问题。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1)环境污染。
①废气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
②水污染: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又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
进河流,对_____________造成严重污染。
③汽车尾气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
(2)贫富分化问题。
①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___________手
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②表现:19世纪,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_____________
_______。
城市饮用水源
少数资本家
生活设施和干
净水源
(3)交通问题。
①原因: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
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
②问题:私人汽车的普及,使_________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存在严重
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哪些问题
①面临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②犯罪率上升、___________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贫富矛盾
失业者增加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情境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精于算计的资本家开始违背道德的约束,排斥男工,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支付较低的工资。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工人意识到不公平
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期的欧洲出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城市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工人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资本家大肆雇佣剥削女工和童工;贫富差距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情境二】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
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
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
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
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
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思维交互2】通过材料及所学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
多;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
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史论生成】
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 生物圈 减少生物多样性
岩石圈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地面下沉
水圈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酸雨
社会问题 交通 交通拥挤
住房 住房紧张
就业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混乱(高犯罪率)
道德风气 道德风气败坏
社保 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社保
缺口难于填补
【深化点拨】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要辩证看待城市化,既看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不利的方面。
课题素养达标
1.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其中 BC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力是 ( )
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
C.人口增长 D.政治革命
【解析】选B。根据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可看出,BC段时间是1800—1850年,此时英国正处于从工业革命后期到工业革命完成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B;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 700
1850 720 2 880
【解析】选B。从图表数据看: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A表述错误,排除;人口的增长体现的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凋敝,C错误;材料仅仅反映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说明其人口增速全国领先,D错误;城镇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B正确。
4.下列关于近代西方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钢铁管道促进了水网的建设
B.煤气成为家庭烹饪的主要能源
C.电力为居民提供照明
D.城市交通呈现单一化趋势
【解析】选D。近代西方国家的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D错误,符合题意。
5.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违反相关规定会被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据此可知 ( )
A.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
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
C.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习惯
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
【解析】选C。上海租界制定的各种规定及违反相关规定的惩罚措施,都与近代城市化生活有关,所以有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习惯,故答案为C。由材料可知,租界刚建立,上海市民并没有适应近代生活方式,排除A。以上规定会使城市生活更有序、整洁,而不是侵犯人身自由,排除B。材料不能看出上海租界是否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排除D。
6.下表体现了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 )
A.城乡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化率(%) 17.9 19.4 26.4 36.2 49.9
【解析】选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B正确;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之间的差别有所缩小,但“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地域之间,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7.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
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 交通堵塞状况严重
C.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D.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解析】选C。由材料“公园和公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可见,由于人们饱受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之苦,社会环保意识增强,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的反思,并非突出工业革命的成效,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堵塞和人口增长的信息,B、D不符合题意。
8.1840年的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
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
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解析】选C。材料“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体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导致越靠近城市中心地区,死亡率越高,故C正确;圈地运动和材料现象无关,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年份 全国人口总数(万) 城市人口总数(万) 城市化指数(%)
1820年 37 377 2 350 6.3
1840年 41 281 2 668 6.5
1893年 33 677 2 668 7.9
1920年 44 377 4 700 10.6
1936年 46 136 5 263 11.4
1949年 54 167 5 765 10.6
材料二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
表”可知中国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其中以1893年为分界线,
也就是甲午战争之前,甲午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
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
素主要有:列强入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府的政策和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
等。第(2)题,根据材料二“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
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可知,西方城市化呈现的特点是城
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与西方国家城
市化进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城市化的条件和发展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