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2.诵读精彩情节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体会自然环境对主人公描写的独特作用,解读杜小康在狂风暴雨下的找鸭子的情节人物,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共鸣,探索成长的真谛
【教学难点】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法学法】
诵读,品味,探讨,展示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却也可以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结果怎样取决于你对待孤独的态度,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对待孤独呢?天我们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2.补充作品背景
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杜小康被迫辍学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的春天,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
3.生难字词积累
(1)字音
轩(xuān) 嬉闹(xī) 凹地(āo) 雍(yōnɡ)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 yǔ)
觅食(mì) 撩逗(liáo)
(2)词义
【厚实】①丰富;富裕。②宽厚结实。③(学问等)深厚扎实。④厚。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驱除】赶走;除掉。
【乖巧】①机灵。②(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歇斯底里】①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②癔症。
4.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点拨】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5.概括内容主题
【点拨】文章通过记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炼。
第二课时
三.品读鉴赏,文本探究
1.讨论: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请有感情地朗读你画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点拨】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分析:这是杜小康对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向往。
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①指现实中杜小康所处的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处的幸福环境;②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开始不能体谅父亲的难处到后来能帮助父亲,和父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并勇敢面对恶劣的环境,以自己的顽强、不畏惧战胜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2.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体会杜小康的成长之旅
【点拨】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害怕和胆怯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孤独
在芦荡时间一久 不再忽然地恐慌
经历暴风雨后 坚强、长大
4、找出文中环境描写句子,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点拨】环境描写对象: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
(1)精读有关鸭群的描写。
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精读有关芦荡的描写。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精读有关风雨的描写。
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在同暴风雨搏斗中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作用:文中的自然环境描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越来越成熟,坚强。
小结: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面对芦荡:害怕胆怯 → 不再恐慌)
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可怕→ 搏斗 → 成长)
5、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点拨】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显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写鸭群“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父亲和鸭子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6、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点拨】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学习本文在特定环境下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写个片段。
板书设计(共23张PPT)
17.孤独之旅
部编版 九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
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
让我们难以忍受;
孤独却也可以是一朵鲜艳的花,
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曹文轩 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 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故
事
链
接
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杜小康被迫辍学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的春天,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
撩( )逗 扎( )成把 撅( )断 旧茬( )儿
戳( )破 凹( )地
给予( ) 撩逗( )
liáo
zā
juē
chá
chuō
āo
jǐ yǔ
liáo
字
词
学
习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结
构
层
次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文章通过记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炼。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品
味
鉴
赏
1.讨论: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请有感情地朗读你画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合作探究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这是杜小康对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向往。
合作探究
①指现实中杜小康所处的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处的幸福环境;②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开始不能体谅父亲的难处到后来能帮助父亲,和父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并勇敢面对恶劣的环境,以自己的顽强、不畏惧战胜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体会杜小康的成长之旅
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第28段: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第33段: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杜小康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时:
芦荡安顿后:
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孤独单调
不再忽然恐慌
坚强长大
杜小康
不成熟
成熟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找出文中环境描写句子,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1)精读有关鸭群的描写。
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精读有关芦荡的描写。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合作探究
(3)精读有关风雨的描写。
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在同暴风雨搏斗中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作用:文中的自然环境描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越来越成熟,坚强。
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面对芦荡:害怕胆怯 → 不再恐慌)
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可怕→ 搏斗 → 成长)
5.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显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写鸭群“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父亲和鸭子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6.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孤独之旅
经受孤独之旅
走入孤独之旅
享受孤独之旅
失学去放鸭:无奈
安顿好之后:孤寂
到达芦苇荡:胆怯
离开油麻地:恐惧
找鸭受考验:坚强
鸭子下蛋了:惊喜
孤独中成长 艰苦下历练
结
构
梳
理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学习本文在特定环境下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写个片段。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