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单元复习归纳
Unit review and induction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Water cycle in nature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水汽输送
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蒸发
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共有环节:蒸发和降水
平衡更新作用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迁移交换作用
水循环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转换。
调节影响作用
水循环能够调节全球的水热状况,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地表塑造作用
降水、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海水的性质
The Nature of Seawater
海水的温度
1
Part One
Temperature of sea water
海水温度的来源
太阳辐射
蒸发
热量来源
热量支出
海水温度升高
受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日变化:
同一海区白天高,夜晚低。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出现在14-16时。
季节变化:
同一海区,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就北半球而言,8月份水温最高,2月份水温最低,南半球反之。
时间分布规律
读右图,描述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小,也无法和表层海水形成对流交换热量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垂直分布
趋势: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拐点:1Km
分阶段:1Km以上,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减小,变化幅度较大;
1Km以下,随深度增加水温变化幅度小,并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水平分布
分布规律:延伸方向:同纬度,海水温度大致相同,
数值递变: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原因:受太阳辐射因素影响,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获得热量越少。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海水温度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雪龙”号是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和极地破冰船。
图为“雪龙”号正在破冰前行。
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小结
海水的盐度
2
Part Two
Salinity of sea water
影响因素
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
外海或大洋
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1
二、海水的盐度
世界盐度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低纬度热带地区,蒸发量大,降水量也大,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
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小,盐度较低
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因此盐度最高
淡水资源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海水盐度降低或升高会造成养 殖鱼虾等大量死亡。)
(4)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 的重要补充。
比较海洋中不同地点海水盐度的方法
第一步:不同纬度,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
第二步:相同纬度,分两种情况:
内海或有明显径流的河流入海口主要看径流,其盐度低;
外海暖流经过处盐度高,寒流经过处盐度低。
海水的密度
3
Part Three
Density of sea water
1、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三、海水的密度
2.影响因素
深度增加
3.分布规律
赤道海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最小。
极地海区:海水结冰,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最大。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中低纬度海区: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
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少。
但有时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海水的运动
第三节
Movement of sea water
(一)海浪
1.要素:
2.类型(按成因分):
波峰
波谷
波高
波长
(1)风浪—最常见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由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塌陷激起的巨浪。
(3)风暴潮—强风使近岸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3、海浪会带来哪些影响?
影响滨海及海上活动
例如: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
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修建海堤
种植海岸防护林
02
潮汐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2、潮汐变化规律
潮汐现象 发生时间 对应月相 形成原因 人类的利用
日变化 每天两涨两落 月球引潮力 采集、养殖、建港、航运、潮汐发电
月变化 大潮 初一、十五和十六 新月 满月 日与月引潮力叠加
小潮 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 上弦
下弦 日与月引潮力削弱
跃动在滩涂上的韵律——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苗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侵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3、潮汐与人类生产生活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图中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潮汐发电站
洋 流
03
ocean current
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寒、暖流的判断
1
判断半球
判断流向
判断性质
20℃
18℃
20℃
18℃
北半球
南半球
凸向即流向
20℃
18℃
20℃
18℃
寒流
暖流
低来寒
高来暖
根据温度
变化方向
2
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
寒流
平均气温(℃) 1月 7月
鲸湾港 18 13
伊尼扬巴内 27 20
读图思考:图示两城市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如左图所示地区鲸湾港附近有本格拉寒流经过,伊尼扬巴内附近有暖流经过。虽然两地地处同一纬度,但无论冬夏,鲸湾港的气温都比伊尼扬巴的气温低。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海洋生物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海水扰动或者深层海水上涌
营养盐上泛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饵料丰富,鱼类富集
形成渔场
日本核泄漏
洋流可以加快污染物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3.海洋污染
海轮顺洋流航行,其航行速度要比逆洋流航行快得多,有利于缩短航行时间、节省燃料;
热带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海洋航行;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行不利。
4、海洋航行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流节省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高纬寒流常携带冰山
加快净化速度(有利)
扩大污染范围(不利)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流海域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结
易错辨析
1.海陆间循环被称为大循环,是因为其涉及领域多、环节复杂;而参与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2.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属于外流河,所以,长江流域的水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
√
长江流域的水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也参与了陆地内循环。例如,流域内的水在地面上蒸发成水汽后,又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在地面上,这部分水参与的就是陆地内循环。
3.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人类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如人类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来影响水循环。( )
目前人类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我国的华北地区。
易错辨析
4.我国黄河三角洲的面积越来越大,这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5.海洋对大气有调节作用,海洋上空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快。( )
6.有暖流流经的海区的水温都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 )
√
7.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这主要是受到盐度因素的影响。 ( )
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全球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这主要是受海水温度的影响。
易错辨析
8.我们知道在海面上,风力越大,海浪越大,故海浪都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
海浪包括风浪、海啸和风暴潮等,其中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等引起的。
9.海洋上的冰山漂移与洋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漂移的冰山大多是由暖流造成的。 ( )
冰山一般来自高纬度海区,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漂移的冰山是由水温低的海域向水温高的海域移动,一般是寒流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