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8 21: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品析人物。
2.学用语言刻画人物。
【教学方法】
整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情深深雨蒙蒙》视频片段。
师:这段视频特别火,引起了全网的争相模仿,请大家自由朗读这段对话。
屏显:
男: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师:通过这段对话,你体会到了这对男女什么样的心情?
预设:气愤、埋怨……
师:咱们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对话又叫语言描写,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咱们共同走进《孤独之旅》,体会文章的语言描写,请自由读一遍作者介绍。
屏显:
曹文轩,语言描写的高手,中国作家。
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7年12月,凭借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二)梳理语言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有三千多字,如果一字一句读,需要用七八分钟,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叫跳读。
屏显:
跳读是有意识地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度方法。
师:本节课我们聚焦学习杜小康的语言,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杜小康的语言,显示2分钟。
屏显:
①“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②“我要回家……”
③“还是分头去找吧。”
④“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根据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把全文情节串起来,例如: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是出发一段时间后所说;
“我要回家……”是到达芦苇荡,登上芦苇滩后所说;
“还是分头去找吧。”是暴风雨寻鸭时所说;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是八月的一天早晨,发现鸭蛋时所说。
因此,从杜小康的这四处语言,我们可以梳理出本文的情节。
杜小康的这四处语言,还和鸭群、环境、父亲等有联系,请你自选角度,梳理故事。
预设:
①“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出发放鸭;
②“我要回家……” 安顿好鸭群
③“还是分头去找吧。” 鸭子失散
④“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鸭子下蛋
师:这四处语言描写暗含着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沿着这条线索,尝试从不同角度梳理故事,可以帮我们多方位感知文本,理清思路。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情节的发展。你能否举出其他文章中或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预设略。
(三)研读语言
屏显: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师:请同学自由朗读两个句子,说说异同。
预设:
第一句用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可体会到说话者的委屈茫然;感叹号,可体会到说话者的任性坚定。
师:标点符号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标点来体会说话人的情绪。请同桌交流,分析②③④处标点所表达的情绪。
预设:
②“我要回家……”省略号表示话反复说,表现出杜小康的苦苦哀求。
③“还是分头去找吧。” 句号表现出杜小康的干脆沉着。
④“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感叹号表现出杜小康的惊喜。
师:怎样用朗读传达杜小康的情绪?
预设:
“我要回家”可以反复朗读,声音时高时低, 两句之间连读,才能提现出杜小康的情绪低落,回家的心情迫切。
“还是分头去找吧。”朗读时要低沉,缓慢,每个字吐字清晰,才能读出杜小康的沉着。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每个短句要连读,语速加快,每个字重读,才能读出惊喜。
师:请同学们按照朗读方法练习,展现给小组成员,组内推举朗读到位的同学给大家展示。
师:许多写作名家都特别擅长运用标点符号来传情达意,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回顾。
屏显:
1.“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鲁迅《故乡》
2.“我买 个橘 去。你就在此地,不要 动。”——朱自清《背影》
3.“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预设:
杨二嫂语气夸张,尖酸刻薄;朱自清的父亲沉稳,坚定;菲利普得知真相后内心激荡。
师:小说中的语言不是单独存在的,老师补充了说话人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屏显:
1.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直到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
3.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4.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师:四个句子都是语言,但并不全是某某说,尝试分析。
预设:
第三句省去“说”,只有说话时的动作,语言更简洁,还能让读者想象出杜小康说话时的动作,也体现了杜小康的干脆。
第四句“大叫”比“说”声音更大,情感更饱满,更能表现小康的惊喜之情。
师:还有那些字词可以表示“说”?
预设:应,喊,囔,吼,告诉,嘟哝……
师:我们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精准的“说”法。
师:如何让语言描写更鲜活,更有代入感?请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屏显:
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2.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
3.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4.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预设:
1.“回头一看” “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杜小康摇摇头”“说完,就又走了”“跑过去捡起”……说的前后加入说话人的动作。
2.“哇哇大哭”“惊喜地”加入说话人的情态。
3.“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加入说话时的环境。
师:话前话后加入动作、情态或环境,会让语言描写更鲜活。
(四)总结提升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语言描写的方法,请大家尝试总结。
预设:
1.人物语言可推动情节的发展。
2.语言中的标点可传达说话人的情绪。
3.选择精准的“说”法。
4.说话人前后可加入动作、情态或环境。
(五)当堂训练
师:屏幕上是一位同学的小练笔,请同学说说读完的感受。
屏显:
今天我跑回家,一看到妈妈就说要饿死了。妈妈赶紧说不着急,饭一会儿就好了。她又跟我说先帮忙把地面扫一扫,等扫完地就可以吃饭了。
预设:平铺直叙,味同爵蜡。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为这位同学修改。
预设:今天我跑回家,立刻冲到厨房,灶台上,火苗舔着炒锅,锅上冒着阵阵蒸汽。我向妈妈嚷道:“饿死了,饿死了。”妈妈眼睛一翻:“着什么急!饭一会儿就好了!”她又吩咐我:“去把地面扫一扫,等扫完地就可以吃了。”
师:厨房的环境描写一下子能让读者身临其境;用“嚷”比用“说”更能体会小作者的着急;“妈妈眼睛一翻”和“着什么急!”里的叹号,能看出这是个干练、火爆的妈妈!
(六)作业布置
请自选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运用语言描写来写一写。如:同学聚会,串门,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