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8 22: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6) 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布》阅读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视听读结合知道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了解壶口瀑布象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写景方法及特点,如何议论抒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衡的游记《壶口瀑布》
2、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3、播放壶口瀑布视频,学生观看,说感受
4、简介游记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路东的《一路东去》最为代表。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一般来说,游记需要交代行踪,采取多种方法写景,突出景物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抒情、议论。
二、寻找游踪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写作者游踪的词句
车还在半山腰——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我一直走到河心——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看罢水,我便细观脚下的石。
2、学生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5):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与感受。
第一层(2):雨季观壶口瀑布
第二层(3—4):枯水季节观壶口瀑布,描写其波澜壮阔,刚柔相济。
第三层(5):从石头角度写黄河之水,表现其气势及精神。
第三部分(6):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概括黄河伟大的性格,赞扬民族精神。
二、寻景之美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了什么写法?
雨季(远观 ):涛声如雷、雾气弥漫、声势浩大、气势磅礴 、震耳欲聋、惊心动魄、危险、令人可怕,急慌慌,心不住地跳(比喻、听觉、视觉,先写景——感受)。
枯水季节(近看):奇特、深不可测
上游特点: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威武雄壮、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力量大、水流急、惊心动魄。(比喻、拟人、四字短语、正侧面结合、视觉、听觉、形、声、色、势)
龙漕壶口特点:水流急、水势险、气势磅礴、浑厚、庄重、凝重、猛烈、纤细柔和、多姿多彩 。(比喻、拟人、排比,由景想到人)
3、学生用示意图画出枯水季节作者的观察角度及水流的走向,抽代表到黑板上扮演。
作者主要采用定点观察法:河心——俯视——看到了龙槽,即河中有河的奇景;依在一块大石头上——仰视河面,看见黄河水的雄壮——视线由上而下,观河水跌入龙槽,碎成水雾,突出其险——平视龙槽两边——写千姿百态的水、水雾、彩虹,突出其多姿多彩——俯视脚下的石,表现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这样,使写景有多重意境,给人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4、赏析句子,反复朗读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
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3)“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几个动词十分贴切。与前面钢板出轧似的水相映成趣。
5、枯水季节水的多样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人本身。作者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样联系起来,使文章意蕴逐渐丰富:水的种种形态,不正是人生百态的象征吗?作者还想到了造物者是要在壶口浓缩一个世界吗?
5、写完瀑布的水后,为什么要写脚下的石?
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景观,水因撞石而有了气势、力量,石因水的撞击、切凿而有了窟窟窍窍、蜂窝杂陈之美,写石侧面突出了水的力量大,巨石的静里蕴含着水的力量,产生震撼人心之美。
6、作者由水石想到了什么?
黄河的精神: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
不是,作者由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无坚不摧、坚韧顽强、不屈不挠,借赞美黄河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这种写法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结尾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7、齐读最后一段
三、当堂训练
根据《壶口瀑布》说说写游记的一般思路
1、交代清楚行踪
2、采取合适的观察法写景
3、抓住景物特征
4、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5、用词准确、生动、贴切
6、写景时要所感,适当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