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群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群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8 22: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
——八下三单元诗经四首整合设计(3课时)
导入语:
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回溯华夏文明的源头,从《诗经》开始。当代作家王安忆曾这样说的:“《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文字之河。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学习目标:
鲁迅先生著述《汉文学史纲要》,提出“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告诫我们学习诗歌要善于体会诗歌的美。所以我们学习本课。目标有三个:
读诗,读出节奏音韵之美;(节奏美、音韵美;重章—叠句)
解诗,解出故事画卷之美;(画面美)
品诗,品出意境内涵之美。(意境美、形象美、内在美;行为美;品德美)
活动一、读诗经——浅吟低唱
(一)课前分六组,各组通过网络找寻这四首诗歌的诵吟歌唱的各种形式,进行集中呈现。
配乐朗读式(较常见)
古诗新唱式(经典咏流传、流行风、儿歌风)
古典吟诵式(王伟勇教授,能体现诗歌的原始风格,不过现代大多数人不喜欢)
戏剧唱腔式(抑扬顿挫,音韵悠然)
戏曲演绎式(故事性强)
讨论比较这几种呈现方式的优缺点,畅所欲言。
(二)首先反复诵读诗歌,体现“二二”节奏特点,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诗歌,进行小组互评。
二、赏景物——情由境生
师:我们看屏幕上的诗歌,我去掉了景物,你再读……
【屏显】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生:《关雎》中有了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声,写成双成对的。
生:《关雎》中有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就有了和谐美好的气氛。
生:《关雎》中有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就有了后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师:《蒹葭》中有了深秋的清晨,一片萧瑟苍茫的景象,
生:《蒹葭》中有了深秋的清晨,就有了一种凄冷寂寞的气氛。
生:《蒹葭》中有了深秋的清晨,就有了时间的推移,引出主人公的活动和心情。
生:《蒹葭》中芦苇、白霜,有一种清远的意境,时序的变化,飘忽不定的伊人,不畏艰难的一日日、一月月的执着追寻。
师: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以河中小洲上的雎鸠和鸣起兴作比,引出对心爱姑娘的追求这一主题。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河畔深秋图:茂密苍青的芦苇,晶莹剔透的莹白霜花,而“伊人”便在这清远空阔的清秋里出现了。她立于茫茫秋水边,可望不可及,男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无奈伤感,得以凸显。——营造意境,渲染气氛,表达情思。
【屏显】
有了这些景物
于是这烟水迷离的意境就营造出来了,
于是这凄冷孤寂的氛围被渲染出来了,
于是这男子千万里追寻的思念就表达出来了……
于是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表达出来了
三、悟情感——描述形象
《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段话说出了诗歌最本质的意义,“情动于中”是先决条件,“咏歌之”是外显的抒情。《诗经》中的诗歌就是先民们在生活中、在劳动中自然而真挚的咏唱。每一首诗歌的咏唱里,都有一颗跳动的心、一个鲜活的“我”。你最喜欢哪首诗歌中的“我”?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预设:最喜欢《关雎》中的“我”,因为这个“我”是谦谦君子,深情而有节制。“悠哉悠哉”是他求而不得的叹息声,辗转反侧可以看出他因为思念整夜睡不好觉。但他不过激,也只是幻想想象和淑女幸福生活的样子。(小组讨论:说说你心中的君子和淑女是什么样子)
最喜欢《子衿》中的“我”,爱就大声说出来,爱得大大方方,明明白白。一般都是男追女,但是这个女子等男朋友,还很有耐心,心里有埋怨,但还是坚持在等。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坚持自己要做的。这个“我”率真、纯粹而可爱。
最喜欢《式微》中的“我”,有恨也要大声说出来,敢于表达,才不会憋出内伤啊。说出来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权益。
最喜欢《蒹葭》中的“我”,执着、用情极深。”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宛”字写出伊人的虚飘渺茫,好像在又好像不在,似乎很近又不可得。但他不畏“道阻且长”的险阻、苦苦追寻。人生不也就是一场意义的追寻吗?
四、拍视频——重现图景
那假如现在让你们把其中一首诗拍成一个短视频,各小组自选一首诗,你们准备拍几个场景来展现这首诗呢?
示例:两只雎鸠鹤立洲头;窈窕淑女采摘荇菜;
翩翩君子追寻淑女;惨遭拒绝梦中相遇。
教师:惊才绝艳呐,你真是《关雎》的知音哪,远景,近景,特写,虚实结合,如此看来,《诗经》确实经久不衰,斑驳的岁月未使它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未使它丰富的思想消失殆尽。你勾勒出了如此唯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画面美吧(画面美)板书。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这一遍读,大家的感情进去了。
五、信达雅——译写诗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译写《式微》和《子衿》,然后自读两遍,小组修改,推出代表作来展示,其他小组评价(从音形义多方面进行评价)。
(2)同学们齐读:余冠英译《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思念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余冠英译《蒹葭》
河边芦苇密又繁,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明确:译写(1)音美:结尾要押韵
(2)形美:形式要整齐意美
(3)用词要讲究
课堂译写,老师简单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公鸡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曚曚已亮啦,官员已满朝堂啦。”“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虫子飞来响嗡嗡,乐意与你温好梦。”“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
六、分群组——比读品析
给诗歌分类建群:如果要你给《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分一分类,建一个群,你觉得哪些可以组成一个群?可以从描述内容、抒发情感、结构形式、语言特点、描写方法或其他方面思考。
预设:从抒写内容来分类:《关雎》《蒹葭》《子衿》是一类,都是爱情的吟咏;而《式微》则是劳役者的悲歌。
从表达形式来分:虽然都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也有差别。《关雎》和《子衿》是一类,在重复的章节间有场景的变化和心理的递进,《关雎》从听到关雎鸣叫、见到采荇菜女子的动心,到辗转反侧的思念,继而幻想以琴瑟沟通、以钟鼓齐鸣欢庆,叙事抒情完整;《子衿》中女主人公的反问,随着等待时间的拉长越来越急切,由内在的埋怨责问,变为焦急不安的徘徊动作,完整诠释了爽约时的心路历程。这是叙事抒情类;《式微》和《蒹葭》是一类,没有动作和心理的递进,从场景到情绪都只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复沓,在复沓中呈现出时空序列。《蒹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从上游到下游,地点的变化,写出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也表达出主人公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深情。《式微》只有地点的变换,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这是复沓抒情。
重章叠句
上下句(上下章)基本相同,更换其中的几个字
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师:所以,重章叠句、一咏三叹是为了抒情的需要。相当于我们说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再来读
从表现手法来分:《关雎》《蒹葭》是一类,都用了“兴”的手法,而《式微》《子衿》没有用比兴,而是直接叙述,即“赋”的手法。
师:比兴的对象和所比之物,是有某种联系的。这两首诗中的他物,是任意选择的吗?
屏显
雎鸠 荇菜
蒹葭 白露
生:不是。
生:雎鸠鸟是成对的。
师:很容易让人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荇菜”呢?
生:可食用的草。
师:淑女采摘的是可食用的水草,说明她是劳动妇女。如果是屈原采摘的话,他会采些什么?
屏显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秋天的芦苇海的图片
师:如果我说,蒹葭就是芦苇,主要功能是造纸,雎鸠就是鱼鹰或者说鸬鹚,很会捕鱼,你感觉如何?
生:感觉不美了。
师:所以,我们要给万物取个温暖的名字哦。
从抒情对象来分:《关雎》《子衿》是一类,因为其抒情对象比较具体,是窈窕淑女、采摘荇菜的女子和青色衣领的男子。《蒹葭》《式微》是一类。其抒情对象比较模糊,具有多元性。《蒹葭》中的伊人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女子;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贤臣;可以是事业,也可以是理想等等。《式微》在后代诗歌中也常常作为“归隐”的代名词。
从句式形式来分:《式微》和《子衿》分为一类。都用了问句,都有质问的口气。比读《子衿》和《蒹葭》,可以发现,同样是爱情诗,有问句的《子衿》要活泼灵动,更多一些生活气息。而《蒹葭》就更稳重,更多一些文人气质。
七、《诗经》的主题变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求贤思贤之心
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
《诗经》中的美,不仅仅是人物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更在于它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真情美,引领我们走向美好和神圣。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礼记·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