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学科考前的话(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化学学科考前的话(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18 15: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3
4
5
6
7
9
8
熟悉中考题型篇
题号 题型
一 1-14(42分) 单选题(速度适中,命中率高,绝不留空,
3分1题!) (12分钟)
二 15、16 填空题,宏微观、画图、现象等
(如果是选择填空,选项不一定是单选)
三 17 综合能力题(工艺流程题信息可能在流程下面,或问题里)
四 18 性质的制备或预测
五 19 实验探究、表格数据分析
六 20 成分探究(一包粉末)、设计实验
七 查漏补缺(5分钟)
分题型注意
第一大题:1-14题,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1.看清题目要求,注意“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等。
2.选择题要先把A、B、C、D四个选项都充分考虑后,再用排除法作出答案选择,千万不能过于贪快,否则很容易丢分,力求一次性提高准确率,求稳。(因为我们最后没时间回过头来逐条复查的)
3.选择题中的计算题一般是“巧解”的方法,不适宜把前面计算量大的选项先做。
4. 排除法!
第二大题:15-16题,填空简答题
1.务必看清楚是填字母!还是填化学式!还是填名称!如果它是“氧化物”那么也属于“化合物”,也属于“纯净物”。
2.如果给出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时,要看清是问“该原子”还是“该离子”!
3.①画微观示意图时,先找出让我们画哪里的!什么时候的!离子还是粒子!是否要求按比例画!
②如果微观图反应前后有相同分子,要划掉两边都有的不参加反应的分子;
③计算质量比或分子个数比,必须是按照配平后的方程式去计算!
分题型注意
第二大题:15-16题,填空简答题
4.信息型化学方程式:它有什么反应条件,你就抄什么条件!
5.用化学用语表示,就是用符号回答。如:
“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P2O5
“写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稀有气体直接写元素符号。如氦气:He。
FeSO4 读作硫酸亚铁。
+5
+5
分题型注意
第三大题:17题,综合能力题(工艺流程)
1.解题方法:明确原料和产品,分清反应和生成,注意循环和回收。
(1)注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首尾分析法)
(2)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在前面某一个步骤中的物质被消耗(即是前面步骤的反应物),在后面的某一个步骤中又生成(即是后面步骤的产物),这样的物质就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有时还可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有可逆线)。
可回收利用的物质!
分题型注意
2.常考操作术语及目的:
(1)流程中如果有“研磨”或“粉碎”等字眼,目的是 增大反应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叫 过滤 ,其中用到的金属仪器是 铁架台 ,玻璃仪器有: 漏斗,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要用“用品”是滤纸。)
(3)如果有“蒸发浓缩”字眼,那下一步就是“降温结晶”,或遇到“降温结晶”字眼,那上一步就是“蒸发浓缩”;如果是一步操作就得到晶体,就填“蒸发结晶”。
分题型注意
第三大题:17题,综合能力题(工艺流程)
3.答题技巧:
(1)所设问题一般都是孤立的,在解答时,遇到流程中不懂的步骤可以先跳过,直接看问题,再思考回答(有些可能不会问到或者题目中有资料信息),实在想不到先跳过,继续解答后面的问题。
(2)工艺流程题中一定要注意所加入的物质是否过量,如果过量,下一步要考虑:①所得的溶液中 是否含有过量的可溶物质 ,②所得的滤渣中 是否含有过量的固体 。
分题型注意
第三大题:17题,综合能力题(工艺流程)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根据流程图书写某一步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所学试试判断其可能发生的反应,然后写出反应物、生成物、配平,检查条件,箭头符号。
(2)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根据箭头方向,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如果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在溶液中反应,若从已知信息找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反应物少了H或O,如何处理 把H2O作为反应物加进去。如果在空气,缺少氧元素,考虑氧气是否参加反应。
分题型注意
第三大题:17题,综合能力题(工艺流程)
1、性质预测:
①将物质拆成对应的阴、阳离子
②根据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写出可反应的物质类别(细化到是否可溶性,如可溶性碱、活泼金属)
③陌生的物质结合题目给的资料推测可发生的反应
(如:是否受热分解、表格是否有相应的沉淀)
①若有模板则按照参考模板填写
②没有模板,则写成:XX(物质)中含有XX(离子),可与XX(离子)反应生成XX(物质)。
如:Na2CO3中含有CO32-,可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
第四大题:18题,性质的预测与检验
分题型注意
2、预测依据:
1、物质制备:
①若有模板则按照参考模板填写
②没有模板,则写成:
例 X与XX反应生成X(沉淀、气体或水),
或 。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①将物质拆成对应的阴、阳离子
②阴离子 对应的酸或盐,首选酸
阳离子 金属单质、氧化物、盐、碱
③要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题型注意
第四大题:18题,性质的预测与检验
2、依据的反应规律:
1、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必须熟背(制备氢气、二氧化碳、氧气)。
你试默一下,过关了吗?
双氧水制氧气 2H2O2 == 2H2O+O2 ↑
(用分液漏斗或针筒控制反应速率)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留意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KClO3 === 2KCl+3O2↑
MnO2
MnO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 Zn+H2SO4==ZnSO4+H2 ↑
分题型注意
第五大题:19题,综合实验与表格题
【2】 ①问目的(指未确定的因素)
答题技巧:探究(比较)XX对XX的影响
②问结论(指已确定的因素)
答题技巧:其他条件不变时,XX 越XX,XX越XX 。(问几个因素写几个)
分题型注意
第五大题:19题,综合实验与表格题
2、表格类题目
【1】数据处理
先看表名(或题干中找信息)了解研究目的,再看横纵表头明确要研究的实验因素与研究内容(即确定好自变量和因变量);最后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数据分析。
1、明确题干中可能的成分(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2、分析每一步现象,进行初步判断
无色溶液:排除有色离子干扰(Fe3+ 黄色、 Cu2+ 蓝色、 Fe2+ 浅绿色)
样品加水后过滤出溶液和固体:固体考虑样品中难溶的物质或样品中 相互能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
样品加水后只有溶液:排除样品中难溶的物质
样品中相互能反应生成沉淀的这些物质不能共存
第六大题:20题,成分探究及设计验证
分题型注意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 Cu(OH)2
加Ba2+产生沉淀 : SO42-、 CO32-
加Ag+产生沉淀 : SO42-、 CO32- 、 OH-
沉淀全部溶解 : 无难溶于酸的沉淀存在,如无BaSO4或AgCl 存在
沉淀部分溶解:难溶于酸的沉淀和可溶于酸的沉淀同时存在
如BaSO4和BaCO3同时存在
沉淀都不溶解:只有难溶于酸的沉淀存在,如只有BaSO4 或AgCl存在
检验可能成分
如Cl-的检验:
用Ag+(AgNO3溶液)+稀硝酸
排除离子干扰
Ba(NO3)2
稀硝酸
取样+试剂+操作+现象
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过滤取上层清液加适量AgNO3溶液
陌生的物质结合题目给的信息推测可设计的反应
第六大题:20题,成分探究及设计验证
分题型注意
1、按题型复习!在已经把基础过关的前提下,分题型批量复习:如:连续看完10份各区模拟卷中的选择题;连续看所有模拟卷的15/16题等;
化学复习建议
整理好《上下册课本》《经典中考大小本》
《最近几个月发下来的所有一二模试卷》
2、反复看错题!按题型复习时找出错题,直到做对为止。做错的记下来第二天再做,这样到考试前一晚要看的错题就会很少了。
3、回归课本!做错的题目找到是什么知识点,回到课本去看对应知识点!
心想“试”成
中考顺利
旗开得胜!
本节课任务
1、整理好试卷!
2、认真写一张化学考试注意事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