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题概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4年 1992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5年 2015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告台湾同胞书》
设立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九二共识
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祖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领导人新加坡会面
改革开放初期阶段
改革开放深化阶段
中共十四大
学
习
内
容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任务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职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梳理知识
01
02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03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
时空定位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4年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颁布新宪法
开放沿海城市
中共十三大
1987年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九二共识
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
1997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澳门回归
提出“走出去”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2015年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走出国家发展之路
(1)背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
① “两个凡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胡福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他勇开思想先河,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
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
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为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
了思想理论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
①指导思想:
②思想路线:
③政治路线:
④组织路线:
⑤战略决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方针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健全民主法治,反对个人崇拜,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意义:
①伟大转折;
②开启新时期;
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材料: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拨乱反正
材料:实践证明,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如何保持社会政治安定?
(1)“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2)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
(3)国家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4)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5)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③颁布八二宪法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人新的阶段;
一是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的历史,既肯定了主要成就,也分析了出现的偏差和所犯错误的原因。
二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其正确思想加以区别。
二、改革开放进程——改革开放,走出人民幸福之路
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废除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年,安徽小岗村率先突破
1980年,邓小平肯定"大包干"
1982年,党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生产力调动积极性
使用权
经营权
所有权
集体
农民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材料:“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 ——摘自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土地改革 合作社 人民公社 联产承包
所有权
经营权
集体
农民
农民
集体
集体
集体
集体
农民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
原则: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改革深化(1992):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对外开放
起步
(1978
—1992)
① 1980年
② 1984年
③ 1985年 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 1988年 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⑤ 1990年 开发上海浦东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逐步深化
( 1992
—2001)
①建立一批经济开发区与保税区
②2000年
③2001年
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全球化进程
稳步推进
(21世纪以来)
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读图思考: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点—线—面,沿海—沿江—内陆,东—西,引进来—走出去
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理论突破
① 1982年
② 1987年
③ 1992年
④ 2000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做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走出民族复兴之路
“一国两制”构想
材料:“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
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
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
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
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1983年6月26日,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
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内涵: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港澳问题
签约 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
1987年4 月,《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
回归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意义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原因 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
台湾问题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告台湾同胞书》
1992年11月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
2005年4月
两位领导人在北京会
面,是继重庆谈判以
来两党主要领导人的
首次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胡连会
1993年4月
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2005年3月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反国家分裂法》
2015年11月
两位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习马会
材料: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争取完成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习近平表示,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视点”微博(2019年1月2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当今台海局势的认识
历史依据: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要阻力:①国际反华势力;②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
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强大的综合国力;②正确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统一方针;③经济联系:两岸经济联系加强;④人心所向: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⑤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平反冤假错案
民主法制建设
开始实施
逐步深化:局部到整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稳步推进
对内改革:农村突破、城市推进
对外开放: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
“一国两制”构想:理论与实践
台湾问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