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题概述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3.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
4.国民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学
习
内
容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任务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梳理知识
01
02
五四风雷掀巨浪——革命新开端
开天辟地大事变——革命焕新颜
03
国共合作大革命——革命新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时空坐标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1927年,
国民大革命
1927年-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
1937年-1945年,
全民族抗战
1945年-1949年,
解放战争
一、五四风雷掀巨浪——革命新开端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9年5月4日-6月5日 1919年6月5日后
中心 北京
主力 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方式 罢课
结果 学生被捕
上海
工人阶级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重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二:在当时,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有哪些?
西方入侵
军阀割据混战
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对待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
国际
国内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反帝情绪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壮大(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思想解放(思想基础)
导火索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材料: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中国共产简史》
思考:怎么理解“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一 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材料二 P121 学思之窗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从广渠门下水道鱼贯而入北京。攻北京的联军没有多少,正在顺着土坡往上爬,旁边有很多民众捶着手站在两边麻木的观看。
三罢斗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材料四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李达、邓中夏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为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
1840年
1949年
1919年
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二、开天辟地大事变——革命焕新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3)组织基础:
(4)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十月革命的样板作用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陈望道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
1921、7、23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制定党的纲领(党的名称)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推翻,建立,实现)
选举产生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
1922、7 上海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
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制定纲领
中共一大
(标志)
时间地点代表:
内容
中共二大
(完成)
时间地点:
内容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
“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且强调要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
说明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共一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思考:
1921年的资产阶级,是否应该成为被消灭的对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应如何调整?
这一调整有何意义?
不应该。
未从国情出发
反帝反封建
两步走
第一次明确
中共“一大” 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 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陈独秀
思考:如何理解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建
新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
新的领导阶级
三、国共合作大革命——革命新实践
反动势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思考:大罢工为何会失败?有何教训?
只依靠工人阶级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从单打独斗到阶级联合
材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摘编自《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
中共三大:明确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党内合作)。
材料: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持。 ——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的讲话
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
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北伐战争
1.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2.过程:
1925.7,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1926.7,誓师北伐
1926.8,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攻克天险汀泗桥、贺胜桥
1927.1,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927.2,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
界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1927.3,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控制了上海,随后北伐军占领上海
北伐途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
3.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15汪精卫“分共”,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4.失败: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从党内合作到党指挥枪
材料: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明、黄克武主编《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探究国民大革命的重要意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材料: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国共产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只是以国民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资格参加。”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主观: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材料:国民革命给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
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了解: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
1.两篇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
2.关于农民问题的主要思想∶中国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革命,因此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农民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首先分析认识中国农民的特性,中国农民的特性有二∶一是进步性、创造性,二是落后性、封建性,因此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就是∶发扬农民的创造性,教育和改造农民的落后性。也即∶相信、依靠、发动、教育和改造。
既读“有字之书”
又读“无字之书”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
马义传播
中共诞生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国民大革命
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