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0 12: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近代史早期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道光——光绪)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改革派:
知识分子:
洋务运动
开眼看世界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两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专题概述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任务
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认识林则徐、魏源等人为挽救危局向西方学习的努力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梳理知识
01
02
异质文明发展诉求的碰撞
农耕文明遭遇全新的冲击
03
痛定之后艰难的自我考问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签订《虎门条约》
1793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
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1843
时空坐标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北京条约》
1644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1840鸦片战争
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1681平
三藩之乱
1775美国独立战争
1789法国大革命
1765英国工业革命
制度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科学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思想运动
西方
中国
对外政策
炮舰外交,殖民扩张
理性主义,思想解放
政治: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科技:妄自尊大,拒绝排斥
一潭死水
长夜无歌
日益拉大的中西差距
落日的辉煌 盛世的悲歌
近代社会
传统社会
欣欣向荣凯歌高奏
1688颁布
《权利法案》
1729设军机处
一、背景:异质文明发展诉求的碰撞
为什么是中英之间?
为什么是1840年?
材料: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
更大的市场!
更多的原料!
急需
争夺殖民地
马嘎尔尼访华的请求:
1.将贸易扩展到舟山、宁波和天津。……
3.于舟山附近指定一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存放货物及停泊船舶。
4.于广州附近指定一小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并允许他们自由来往于广州和澳门。
5.取消澳门与广州之间的转运税,或至少将税率降低至1782年关税的水平。
6.准许英国商人按中国所定税率切实纳税,不在税率之外另行征收,并请赐中国税单一份供英国商人参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马嘎尔尼“纪事”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当时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巨变的前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列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但清朝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君主专制强化
小农经济为主
科技
武器落后
作战能力低下
阶级矛盾激化
封建社会
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中国顺差(出超) 英国逆差(入超)
英国如何弥补对华贸易逆差?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837-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结合p92“史料阅读”,中国为什么禁烟?
材料:“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1839年林则徐
虎门销烟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殆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英国东印度公司设立的销往中国的鸦片仓库
发动鸦片战争
需求市场原料
请求通商被拒
对华贸易逆差
扩大鸦片走私
借口禁烟运动
英国
中国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船坚炮利
世界霸权
君主专制
小农经济科技落后军备废弛
1.根本原因:列强需要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损害英国的利益(借口)
如何给这场战争命名?
鸦片战争
通商战争
市场战争
中英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的导火线,中英战争则掩盖了侵略的非正义性,维护贸易优势也只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市场战争最能反映战争的实质。
“中国看待对外关系的观点……落伍且不合理……英国要求彼此平等往来,要求给予通商机会……”他的一位学生则写道,战争若未因鸦片而爆发,可能也会因棉花或糖蜜而同样轻易地爆发。
—[美]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思考问题:时隔14年后,1856年,为何战火再起?
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
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1246倍(934.5便士:0.75便士)。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的报告书


材料:……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
—— 《鸦片战争简史》
1.根本原因:列强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美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二、过程:农耕文明遭遇全新的冲击
此战何以败?
兵速 距离 天数
中国 邻省 30-40
中国 隔一二省 50
英国 从广东至天津 35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林则徐《致王柏心》
1840年,奕经到达浙江前线后,下令把虎骨投入大海,以激怒龙王兴风作浪,掀翻英国军舰。
——雷颐《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失败的原因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假设现在让华盛顿作中国的皇帝,假设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结果是否会取胜?也要被英国打败的。战争的胜败,既不在于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之根本力量。 ——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客观:英国强大。
主观:清政腐,军落。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不平等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1842 割地,赔款,协定关税,五口通商
《虎门条约》1843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
《望厦条约》1844
《黄埔条约》1844
《天津条约》1858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1860
《北京条约》1860 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
英国人在中国“遇有交涉词讼”,犯事的英国人“如何科罪”,中国法律不能管理,而要“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交领事馆照办。 ——中英《虎门条约》
如果中国政府对其他各国有权利让与,“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中英《虎门条约》
割地赔款始于此,百年屈辱源于此!
领土主权
关税主权
司法主权
贸易主权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三、影响:痛定之后艰难的自我考问
战败后的天朝是否觉醒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摘编自《清宣宗实录》
鸦片战争后,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作为国家主权的关税自主权已遭外国削夺,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陶醉于暂时的关税增盈的无知经济满足之中。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统治阶层:封闭、愚昧、腐朽
壮丁们在焚毁鸦片之前,就先将自己竹竿的竹节处弄出一些小洞,然后在焚毁鸦片的时候,用力地搅拌,就留下了整整一竹竿鸦片。瘾君子哀啼呼号,这时候,壮丁们手中那根竹筒就值了大钱。 ——贾飞2009年《“虎门销烟”先富起来的人》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绝口不提。
—— 林则徐《软尘私议》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反思,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 蒋廷黻
《海国图志》刚刚问世,即遭到许多守旧大臣的谩骂,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1853年《海国图志》流入日本,迅速被大量翻印,成为明治维新的启蒙读物。 --—马勇《中日师生易位》
普通民众:麻木不仁
继续沉睡二十年
一批参与过抗英、禁烟等“夷务”的官僚开始介绍世界地理、历史、政情
人物 身份 事务 代表作 时间 内容
林则徐 钦差、总督 主持禁烟;抗英 《四州志》 1839 四大洲30余国地理、历史、政情
魏源 两江总督幕僚 参与抗英 《海国图志》 1844-1852 世界地理、历史、政治
姚莹 台湾兵备道、使藏 指挥台湾抗英 《康輶纪行》 1845 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
徐继畲 福建布政使 专办厦门、福州开口 《瀛寰志略》 1848 四大洲风土人情、历史、政情
梁廷枬 林则徐幕僚 参与禁烟、抗英 《海国四说》 1847 西洋诸国历史政情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1842年9月林则徐致友人的私函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尤重介绍欧美各国。
开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
学习
西方
抵制
侵略
先进
技术
不屑
蛮夷
不贵
奇巧
武威
德化
西方观:
技术观:
外交观: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爱国知识分子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局限性:
对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局限于器物,并没有付诸实践。
有一定程度觉醒
材料:(鸦片战争后)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可惜,对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历史理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一论断的理解。
(1)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发动战争;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到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收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兴起,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3)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中国从天朝上国的迷蒙中醒来,开始睁眼开世界
鸦片战争真的折断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吗?
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
美国纽约寸土寸金的百老汇有“林则徐广场”。1999年,一颗新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以纪念他的禁毒功勋。温家宝以其诗句自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陈化成:“武臣卫国,死于疆场,幸也”。
葛云飞:“臣力竭矣,不能为国灭贼,死不足塞责”
陈连升,虎门之战力竭殉国,其子亦重伤投海殉国。英人将其坐骑掳去香港。该马遥望大陆绝食而死,时人谓之节马。
家国情怀:家国有难,起而争之;家国有兴,与有荣焉。从林则徐到陈连升,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不亡,也正是有这样的精神谱系。这种精神在今天叫做: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本课小结
今日作业:完成第16课《优化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