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原子和太阳系行星的结构模型,感知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通过观看物质微观世界的视频音像,感悟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物质世界是有层次的。
3.通过收集整理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资料,知道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激发学习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
难点:应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现象。
三、设计思想
本课的学习建立在“走进分子世界”和“静电现象”的基础之上,学生初步感悟物质可分的思想,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呈电中性。由此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摩擦起电的实质,感知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
原子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接受、理解比较困难。学生通过“走进分子世界”和“静电现象”的学习,仅能形成对微观世界朦胧的印象。课时学习尽可能通过模型、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为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奠定感性基础;通过收集整理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资料,感受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后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激发学习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课堂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以问题为线索,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知识,反思评价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科素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展示是在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学出的问题是真问题,教师助力学生解决真问题,课堂教学才有针对性。
四、教学资源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演示器(用橡皮泥、铜丝制作)。
2.太阳系行星模型演示器。
3.物质微观结构科普音像资料。
4.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PPT课件。
5.学案、检测题。
课前安排学生分组收集科学家汤姆生、卢瑟福、查德威克、盖耳曼等探索微观世界的资料 – 科学贡献、趣闻轶事,概括成200字的短文。每组一位科学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 组成分子的原子是可分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可以再分?获得可以再分观点的证据是什么?摩擦起电(电中性 – 带电)。道尔顿、德漠克利特贡献。指定学生简述汤姆生的贡献。(图片、视频、文字)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可以再分。汤姆生发现电子。汤姆生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 电子。电中性的物体带电。展示课前查阅资料。 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建自主学台,训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渗透科学思想教育,任何猜想假设、观点的产生都要有证据。(多媒体)
◎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有着怎样的复杂结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太阳系行星模型,简述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借助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指定学生简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图片、视频、文字)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观察太阳系行星模型、观察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比较两者的共同特点。卢瑟福建立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电子离原子核很远。展示课前查阅资料。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感受卢瑟福提出的类似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子核式模型结构,结合太阳系行星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用橡皮泥、铜丝制作)进行类比,建立理解原子核式模型结构的感性基础。学生初次接触原子的结构模型,没有形成科学的认知,不适宜提道尔顿的坚硬小球模型、汤姆生的枣糕模型等。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推进知识的学生,体验科学思想和方法。
◎ 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现象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呈电中性。摩擦起电产生的“电”是从哪里来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摩擦起电不是产生电荷,只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运用图形、文字或语言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物理模型建立在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经历想象、类比、理想化的过程,还要回到实践中经受检验。
◎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可分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定学生简述查德威克的贡献。质子和中子可分吗?指定学生简述盖尔曼的贡献。(图片、视频、文字)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可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可分。质子和中子均是由夸克组成的。展示课前查阅资料。 适时播放物质微观结构科普音像,营建探索更小微粒的氛围,坚定科学探索信心。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物质世界具有层次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
◎ 探索微观粒子的工具 – 加速器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证据是什么?其探究方法给人以怎样的启发?加速器有什么作用?探索更小微粒的过程中,科学家研制的著名加速器有哪几种?加速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哪些重要的作用?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α粒子散射实验。探究手段:用具有高能量的粒子作为“炮弹”,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能加速电子、质子、α粒子等带电粒子。回旋加速器(劳伦斯)、正负电子对撞机、强子对撞机。癌症治疗、工业探伤、食品保鲜、复合材料生产、医疗用品消毒。 绝大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很大。感悟前沿科学研究的加速器在促进社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的获得,需要创新研制大量的精密仪器。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原子是可分的 – 汤姆生 – 阴极射线管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卢瑟福 - α粒子散射3.原子核:质子、中子 – 查德威克4.质子、中子:夸克 – 盖尔曼 - 高能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