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被和土壤复习课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植被和土壤复习课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18 14: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
2、通过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题)
3、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4、通过实地观察或应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5、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综合题)
6、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三.植被的形成
裸地
先锋植被
较高级植被
顶级植被
土壤、水分
条件改善
稳定植被
(灌木)
(乔木)
一.植被定义
①成群生长 ②各种植物 ③整体
二.植被分类
种类/数量多
空间联系
具有空间结构和联系
自然:森林、草原、荒漠
人工:人工草场、防护林
四、植被的观察和识别
宏观:多少、类型、垂直结构
微观(生态特征)

大小/形态
质地
是否落叶

粗细
高度
曲直

深浅
类型
五、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 植被(种类、规模、分布、空间结构)
决定
影响
甲:乌鲁木齐
乙:呼和浩特
砂土 壤土 黏土
粒级成分
土壤黏性
通气、透水性
蓄水、保肥性能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实验观察结果
砂砾占优势
不能成条


易耕作
花生、薯类
沙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处于两者中间


理想的土壤质地
适宜多种作物
黏粒占优势
很快可搓成条


不易耕作
水稻土为改良后的
【展】
巩固记忆--土壤主要形成因素及作用
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及养分状况,影响土壤质地
气候 影响土壤层水热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湿热 冷干气候)
影响其他成土过程,如岩石风化过程、地貌发育过程、生物活跃程度,从而间接影响成土过程。
生物 提供有机质; 形成腐殖质; 富集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 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改变土壤结构
地貌 对土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叠加在生物、气候等因素之上的。
不同地貌部位水热条件不同导致土壤差异;外力等作用导致沉积物颗粒自山顶向低洼平地由粗到细。
时间 时间越长,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活动 有利:人类对土壤的耕作和培育
不利:不合理的开垦、耕作导致土壤退化、板结等
二、土壤的形成因素
【展】【评】
课本P92活动题,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①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是紫色。
②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③山顶的土壤颗粒较粗,山前平原的土壤的颗粒较细。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形成材料一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2、结合材料二,尝试对材料一中呈现的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总述】结合教材91-92页以及视频,指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
成土母质
气候
地形或地貌
●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成土母质
岩石是紫色的砂岩,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即土壤的矿物质钙、磷、钾等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气候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相对瘠薄。
同时受气候影响,东北一年一熟,耕种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种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多
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且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
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堆积细小风化产物,成土母质颗粒细。
成土母质
地形
现象 主导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A 成土母质
B 气候 1)成土速度与气温、降水量成正相关;2)气温主要影响土壤的______风化速度;3)降水主要影响土壤的_______风化速度。4)湿热地区的成土速度___ (快或慢),土壤黏粒比重____ (高或低);5)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_____(快或慢),有机质含量____(高或低);
6)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____(快或慢);
7)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______(多或少)。
C 地貌 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影响土壤质地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亚马孙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
2)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气候湿热,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快,营养元素被淋溶。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形成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
秋季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
冬季漫长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土壤肥沃
材料三:课本91页,图5.19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图。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展】【评】
1、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2、随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总结生物成土作用:
①提供有机质,并形成腐殖质; ②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 层富集; ③促进矿物质颗粒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