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飞飞》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蜻蜓飞飞》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5-23 19: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蜻蜓飞飞》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蜻蜓是一种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学生对于蜻蜓的观察往往很模糊,比较概念化,因此通过播放图片,教师演示绘画局部等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尝试用线条、色彩描绘姿态不一,色彩斑斓的蜻蜓造型。从而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延伸和拓 展学生想象、创新能力。
2、本节课的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蜻蜓飞飞》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内容主要指导学生线条描绘、色彩涂色等美术手段。线描画是儿童绘画的基础,是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画面,因此在绘画中,孩子先要仔细观察蜻蜓。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动手性等特点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姿势,感知蜻蜓的外形和色彩,用线条、色彩来描绘身体和翅膀细部。
教学难点:能表现不同姿态的蜻蜓。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独生子女多信息途径很广,思维活跃,他们自我我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现;好奇心重爱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画大体的外形。而《蜻蜓飞飞》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察细节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蜻蜓,让学生用线条、色彩来表现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操作领域:掌握画、涂等手段进行绘制蜻蜓,锻炼绘画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绘画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并通过适当的凡是把学生在进行学习本课,我通过美妙的诗句,具有生动的图片和课件,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我用谈话的形式创设了情境教学法。
2、赏析教学法
赏析,品味图片与优秀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五、说学法
1、探究法:其实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要重要。因此,我把疑问、难解答的问题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教学过程部分,针对问题启发性提问:“你知道蜻蜓是有几个部分组成吗?”“蜻蜓飞舞时的姿态一样吗?”等教学问题。
2、创新实践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会分析,学会表达,逐步提高他们创新实践能力能力。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以诗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美妙的诗句,漂亮的画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与期待。为引入课题顺利成章。
二、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诗句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三、讲授新课、走进蜻蜓世界
1、师生交流,感知蜻蜓形状。
启发谈话法提出问题,“你都了解蜻蜓的哪些知识?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并展示课件,问是由哪些部位组合而成的?共同了解蜻蜓的结构和外型。强调对称。
2、观察发现,学习描画蜻蜓技能。
用课件展示一张张突出蜻蜓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如何在绘画中表现?教师黑板演示,反复强调线条和色彩,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解决学习重点。
3、演示引导,创想蜻蜓不同姿态。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 它停着时的姿态、飞舞时的样子,它那玲珑剔透而强有力的双翼,都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可简单示范,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表现蜻蜓不同的姿态。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四、描画蜻蜓,展开创作过程。
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学生接受技能的特点我采用了让学生绘画的形式完成第一课时作业。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们画的蜻蜓身体和翅膀更细致,颜色更鲜艳,它们的姿态更是多种多样。”引导学生沉浸在自信的情绪中,从而大胆积极的绘画自己的作品。加上教师简单的演示,突破教学难点。在学生画完蜻蜓后,教师进行评价,并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将自己完成的作品用剪刀剪下贴在黑板前布置的画板上,并适时引导构图知识。改变作业展示形式,让学生增强集体力量,引导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以荷花为背景这个情境中,享受美的熏陶。
五、课堂评价
1、评蜻蜓析蜻蜓,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评析黑板上学生创作的蜻蜓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蜻蜓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造型是否富有变化描画局部是否细致。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扩展延伸
在评价绘画技法基础上激活学生对美术表现手段的拓展。教师展示以铁丝、彩纸、彩泥等材料制作的蜻蜓作品,提示学生美术中还可以利用多种材料运用叠、捏、粘、弯等手段表现美术作品,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鼓励学生努力观察生活,课下搜集各种材料来表现作品。并向学生渗透珍惜自然,爱护生灵,保护人类生态的思想意识。
最后全班一起朗读诗《小池》结束本课,与开始读诗首尾相呼应,形成整体。
《蜻蜓飞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九课《蜻蜓飞飞》,本课属于 “造型·表现”课。
一、说教材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而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城市里的学生对于蜻蜓的记忆往往很模糊的,比较概念化,农村里的孩子虽然经常看到可是不是很仔细去观察。因此《蜻蜓飞飞》一课,通过用猜谜语,播放图片,做游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尝试用彩笔、彩泥、折纸、剪纸等多种创作方法表现蜻蜓的造型。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线条画、折纸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中的运用,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二、说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思维活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现;好奇心重爱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画大体的外形。而《蜻蜓飞飞》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察细节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先让学生猜谜语、听小蜻蜓儿歌,通过美妙的旋律,具有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欣赏,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我创设了情境教学法,用谈话的形式。
2、赏析教学法
赏析,品味优秀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3、自主探究法
其实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如教学过程部分,紧抓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针对和启发性提问:“你知道蜻蜓是有几个部分组成吗?”等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表达。
4.实践操作法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用不同方法去表现,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5.合作学习法
在探究和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偿补短。
教学准备:电教课件、蜻蜓图片、有关作品,各色彩纸、剪刀、胶水、橡皮泥、彩笔。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阶段,激趣引入
1.出示课 ( http: / / cn0711.net / default.aspx" \t "_blank )件,猜猜我是谁 。
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猜出后,再问:大家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适时播放小蜻蜓儿歌课件。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蜻蜓飞飞》。
从动画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二)、观察发现,感知蜻蜓形状,激发创作欲望
1.用课件展示两个问题:(1)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那些知识?(包括生活习性、环境等) (2)蜻蜓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是不是象我们说的那样美。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
2.老师补充,介绍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
4、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蜻蜓呢?”
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这个环节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三)、画蜻蜓,展开创作过程
1、提出作业要求:
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蜻蜓。
2.播放大量的在不同环境里蜻蜓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课堂评价
1、评价蜻蜓,分享创作快乐
共同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学生自评你觉得哪条蜻蜓最漂亮?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造型是否左右对称(特别是翅膀是否对称)、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
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2、扩展延伸
(1)、用纸折蜻蜓,再让它飞一飞
(2)、运用所学,使蝴蝶飞飞
教师总结:
刚刚我们欣赏了蜻蜓飞飞的美,播放蜻蜓的图片,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