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花花衣》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美术二年级上册第6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范畴。本节课利用彩纸、彩泥或颜料涂绘包饰废弃的容器,让学生在展开丰富的联想中创造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初步产生关注生活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用彩绘、粘帖等方法包饰一个废弃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材及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各种彩纸、彩泥或颜料涂绘包装各种容器,掌握牢固地拼接、粘帖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选用多种媒材的设计与制作。
二、说学生
由于二年级学生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审美能力,动手操作的设计制作课程更会令他们跃跃欲试,学习主动性毋庸置疑,只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要以直观和鼓励为主,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与学法
美术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观性,所以美术又被成为“视觉艺术”,本节课的教法上我采用直观法、提问法和探究法。在教学活动一开始我以教师装饰的容器展示为引导,向学生提问激起他们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和创作欲望。通过组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和对教材图片的观察,由小组讨论出装饰瓶子有哪些方法,体现新课标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明显。
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是该课的重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是所有设想、学习的集中体验,也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最热衷的环节,由于可以选用多种媒材包饰容器,而各媒材的制作方法各有不同,老师适时地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能解决学生的疑问,又能给予全体学生更多的制作空间展开大胆的想象,让学生尽情享受到自我设计带来的成就感,因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最后,学生作品展示与组合的审美评判起到对本节课的一个小结作用,同时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设计简单直观、主题鲜明的奖项降低文字评价的烦琐,鼓励学生评价的热情。收拾和整理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四、说流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先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问:这些漂亮的瓶子可以摆在什么地方?知道它们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一只与之相同的未装饰过的瓶子)说说老师是怎样装饰这只瓶子的。
2、发展阶段
观察课本,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老师加以方法讲授。
(1)用颜料:建议选用水粉颜料,而且涂抹时尽量少加水,也可以先在瓶子上裹一张薄纸,稍干以后再涂颜色。
(2)用纸片:可以根据需要将纸裁(撕)得小一些,这样贴上去会比较伏贴。塑料纸则最好能用透明胶或双面胶带来粘帖,也可用绳、线绕圈捆绑的形式来使纸片固定。
(3)先彩绘包装纸(蜡笔画好图案,用棉签蘸墨水或深色水彩颜料涂满整个画面),再用它来包装容器,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来装饰容器的柱形部分及方形容器。
(4)用彩泥:既是装饰物,又可以当成粘合剂。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容器及材料,说说准备哪种方法来装饰。
3、实践阶段
(1)学生利用手中的装饰材料将容器全部掩盖起来,设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物件,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一样。
(2)辅导要点:牢固地拼接、粘帖材料,看学生是否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大胆的想象。
4、评价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然后将适合组合的作品用绳子等连接起来。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台前交流欣赏。小结。评出设计奖、制作奖各1人。
5、收拾和整理。
将桌上多余的材料收拾干净。
五、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有包饰容器的形式:(1)用颜料;(2)用纸片;(3)先彩绘包装纸;(4)用彩泥,还要突出彩绘、粘帖的制作手法。
《喂,你好!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 5 课《喂,你好! 》一课,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 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 《美术课程标准》 所确立的阶段目标, 确定 《喂, 你好! 一课属于 》 “设计· 应 用”学习领域,本课以做电话为设计题材,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表现对象。在课堂中,通过 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并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 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自己的手机,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 制作出有创意的手机来,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 富和活跃的时期, 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 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发展趋势,感受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
能力目标:启发学生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纸盒、彩纸等材 料设计制作电话机。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学生思维,制作美观神奇的电话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来表现自己的独特创意。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 怀, 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针对小学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我遵循 “先学后教” 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 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 说、做、 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 体验审美的快乐, 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我首先设计了“打电话”这一环节,告诉学生如何有礼貌打电话,引出 本课课题。
(二)引导启发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 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电话”一环节。先出示实物电话让学生自 学,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教师范作,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拓宽学 生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 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 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研究范作”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 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 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 我给学 生 5 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实物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范作,相互交流,积极互动, 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设计与众不同的电话。通过这种安排,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 得到了解决, 教师只是组织者、 引导者,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电话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 ——制作电话”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大胆创作,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 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 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 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介绍作品”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 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 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 课程即将结束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设计的电话,老师和学生电话交流,问学生: “这节课 你过得快乐吗 ”这样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 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
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 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 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 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 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 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 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 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 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 。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 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 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 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 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