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基本掌握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让学生经历对概念的感知、形成、理解、深化及应用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pq”与“qp”的判断,感受现实生活中对立,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通过例题、习题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1.由于这节课概念性、理论性较强,一般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学中应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去给概念、“下定义”,去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
2. 通过较为简单易懂的例题、练习,积累足够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逻辑体验,循序渐进,再从充分条件与集合的联系上,结合韦恩图表示,直观形象的理解“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四种命题的形式与关系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
1. 写出命题“若x>0,则x2>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
原命题:若x>0,则x2>0.真命题.
逆命题:若x2>0,则x>0.假命题.
否命题:若x≤0,则x2≤0.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x2≤0,则x≤0.真命题.
2. “若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为真,有的命题为假.
“若p则q”为真,即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q或qp.
“若p则q”为假,即如果p成立,那么q不一定成立,即由p推不出q,记作pq.
[进一步的问题]
“若x>0,则x2>0”,为真,可记作“pq”.
(1)x>0是x2>0的什么条件?
(2)x2>0是x>0的什么条件?
三、师生互动,形成概念
1.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1)x>0x2>0,x>0是x2>0的什么条件?
在这个问题中,“x>0”是“条件”,“x2>0”是“结论”;已知x>0x2>0表示若“条件”成立,则“结论”一定成立,说明“条件”蕴涵“结论”,说明“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
(2)x2>0x>0,x2>0是x>0的什么条件?
在这个问题中,“x2>0”是“条件”,“x>0”是“结论”;已知x>0x2>0表示若“结论”成立,则“条件”一定成立,说明“结论”蕴涵“条件”,即若“条件”成立,则“结论”不一定成立,说明“结论”是“条件”的必要条件.
2. 师生共同参与,给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已知pq,那么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已知pq,那么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3. 充要条件
问题:记p: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q: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问:p是q的什么条件?
解:(1)pq,即p是q的充分条件.
(2)qp,即p是q的必要条件.
综合(1)(2),我们就说p是q的充要条件.
如果pq,且qp,记作pq,这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就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4.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如何判断充要条件?
(1)分清谁是条件p,谁是结论q.
(2)进行两次推理或判断,即判断pq是否成立,qp是否成立.
(3)根据(2)写出结论.
四、应用举例,巩固新知
1.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1)p:x>0;q:x2>0.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p:x=y;q:x2=y2.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p:两三角形面积相等;q:两三角形全等.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p:两直线平行;q:内错角相等.
(p是q的充要条件,q是p的充要条件)
(5)p:x=y;q:x2+y2=1.
(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q是p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2)(x-3)=0;q:x=3.
(2)p:四边形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矩形.
(3)p:a≠0;q:a·b≠0.
(4)p:a+5是无理数;q:a是无理数.
(5)p:x≤5;q:x≤3.
五、变式练习,深化概念
1. 下列各组命题中的p是q的什么条件?
(1)p:x2+y2=0,q:x·y=0.
(2)p:m>0;q:x2+x-m=0有实数根.
(3)p:a>b;q:a2>b2.
(4)p:x2=3x+4;q:x=
(5)p:x>-1;q:x>1.
(6)p:a,b都是偶数;q:a+b是偶数.
2.(1)如果原命题若p则q为真而逆命题为假,那么p是q的条件.
(2)如果原命题若p则q为假而逆命题为真,那么p是q的条件.
(3)如果原命题若p则q与其逆命题都为真,那么p是q的条件.
(4)如果原命题若p则q与其逆命题都为假,那么p是q的条件.
六、拓展延伸
1.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那么,
(1)S是q的什么条件?
(2)r是q的什么条件?
(3)p是q的什么条件?
2. “关于x的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七、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组织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教师点拨)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
(2)利用等价命题关系判断:“pq”的等价命题是“qp”。即“若┐q┐p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用集合的思想理解充分与必要条件
给定两个条件p ,q,要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也可考虑集合:A={x |x满足条件q},B={x|x满足条件p}
①AB,则p为q的充分条件,q为p的必要条件;
②B=A, 则p为q的充要条件,q为p的充要条件;
3.分析比较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区别和判定
命题:若p,则q
(1)若pq,且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p 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4)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
八、布置作业:
1.利用定义填空:
(1)x>-1___x>1;
(2) ___x= ;
(3)两个角是对顶角________两个角相等;
(4)a=b____a+c=b+c.
2. 从“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与“充要条件”中选出适当的一种填空:
(1) “两三角形全等” 是“两三角形相似”的 ;
(2)“a=b”是 “ac=bc”的 ;
(3)“a≠0”是 “ab ≠ 0”的 ;
(4)“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是“四边形是矩形”的 .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a>b” 是 “”的充分条件;
(2) “a>b” 是 “”的必要条件;
(3) “a>b” 是 “”的充分条件;
(4) “a>b” 是 “a+c>b+c”的充要条件;
(5)关于x的方程一个根为1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
九、板书设计:
为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要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板书设计如下:
B
A
A,B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复习回顾 例1; 4、成果展示
2、简化定义 例2.
3、判别技巧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