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课件(共2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课件(共2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8 16:56:54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特别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朝代。在《二十四史》中,唐朝人就编写了八部。在以史为鉴的社会风气下,唐朝诗坛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咏史诗。诗人们借古抒怀,追忆历史事件,缅怀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感叹。那么在整个唐代的咏史诗中,歌咏最多,最喜欢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贾谊。为什么他的人生际遇能穿过悠悠岁月,引发唐代诗人们无限的感慨与追思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贾生》中去寻找答案。
新课导入
贾生
李商隐
贾生:名谊、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18岁即有才名,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也就是汉文帝的皇家顾问。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才华横溢招来的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贵的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是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而着急,忽然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文帝四处打听这 “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与文帝梦中之人酷似,于是邓通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
认识贾生
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时,贾谊年方23。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之郁闷。屈原与贾谊,他们的才干、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绝世才华,无与伦比;都是年少得志,破格提拔;都是抵触权贵,蒙冤被贬;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
贾谊被召回长安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4、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习目标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了解诗人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也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贾谊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时期,晚唐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作者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别有新意。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写作背景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听读诗歌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咨询,征求意见。
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人能比。
疏通诗意
大意: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徒然
指百姓。
大意:可惜空谈半夜,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可惜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首句从正面写汉文帝召见贾谊,丝毫不露贬意。一“求”一“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赏析诗歌
②次句是对贾谊的赞扬。“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三句是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末句是全诗警策之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写法探究
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贾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感悟诗情
本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
一首《贾生》,让我们听到了李商隐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让我们为皇帝不顾民生的现实忧虑,也让我们感受了唐诗的魅力。是的,一首唐诗,一幅画;一阙宋词,一段情;一曲元曲,一首歌。希望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走进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其他中国经典,为人生增添底色,追逐自己的诗和远方!
课堂小结
贾谊的治国才略无人比肩,李商隐的诗采才华也是无与伦比,他们都是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然而却不遇明主,生不逢时,令我们唏嘘叹惋。历史悠悠,千载轮回,今天的我们远比他们幸运。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面谏帝王,你想对帝王说些什么?请用一句话或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写下你的谏言。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求访,先扬
垂询,后抑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