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巩固文言字词。
2、分析屠户与狼的形象刻画。
3.理解课文主旨,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析故事中狼、屠的形象刻画。
教学难点
多角度感悟理解文意。
教法学法 朗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字吗?
缀 窘 苫 弛 眈 少 瞑 尻 寐 黠
(二)你能说出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吗?
止有剩骨 缀行甚远 投以骨 并驱如故 窘 苫蔽 驰 前 眈眈
径去 犬坐于前 瞑 意暇甚 毙 洞 假寐 盖 黠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1、带着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2、读完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围绕文中的“屠”和“狼”概括每段的段意呢?
明确:屠遇狼、屠惧狼、屠御狼、屠杀狼和作者评(议)狼
(二)品析故事中形象——狼、屠
1、请在课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狼和屠户的语句,并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明确:(1)狼: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说明了狼的狡猾,因为它们没有贸然的上前把屠夫吃掉,而是跟着他做了很远,等待时机。
②“一狼得骨止而一狼仍从。”“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险恶、贪婪。
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这里也能反映狼的狡猾。当它们看到屠夫有武器之后,也是不敢贸然上前,而是在想办法,这才出现了后面的他们狡猾的行动。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目似瞑,意暇甚”狼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他们在柴草堆前表现的两人吃惊的默契。同时这只狼是是在迷惑屠户,使他失去警觉,而另外一只狼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屠户:明确:机智勇敢、沉着果敢
例如:“屠惧,投以骨”(反映屠夫的恐惧、担心)但是后来,他发现狼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才被迫御敌。同时这也更加符合正常的情况。人在一开始遇到狼是会害怕的。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反映屠夫机智勇敢、果断)如果这时屠夫是犹豫不决,那我想狼一定会把它吃掉的。
(三)感悟理解文意
1、文中是写狼,但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写的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而不是“ 狼之变诈几何哉”呢?那么狼又代表了什么呢?
明确: 狼代表了坏人
狼代表了恶势力
狼代表了困难、险境
2、作者通过这个人与狼斗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同学们分别从屠户、狼这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汇总:
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能战胜邪恶。
一切像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小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同学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退缩,只有像文中的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你才能取得
【最终的胜利!同时这个故事也警示了我们做像狼一样的恶人终会自食恶果、难逃法网。
三、拓展
1、积累有关狼的成语。
2、教师印发蒲松龄另两则有关狼的故事。
对比阅读蒲松龄的《狼一则》、《狼二则》,体会它们在形象的刻画及寓意上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寓意及形象刻画特点的理解。
板书设计:
屠户 狼
遇狼
怕狼 狡猾
机智勇敢 御狼 凶狠
杀狼 贪婪
议狼